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02 03:16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家庭功能 心理适应 农村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功能 心理适应 农村
【基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项目(XYS11S27);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编号:YSXS1213)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后,将其子女留在农村家乡、由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的17岁以下儿童,简称留守儿童。根据父母外出打工的历史与现状,可将农村儿童的类型分为4类[1]:父母双方现均在外打工的儿童称为双留守儿童;父母一方现在外打工的儿童称为单留守儿童;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苑;邹泓;李彩娜;柯锐;;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玉元;谢凤凰;;家庭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高职论丛;2008年01期

2 杨森;谷传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3 李微光;李景辉;杜艳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4 罗艳红;蔡太生;;护士焦虑、抑郁情绪问题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2期

5 李永超;杨静;顾陈韵;韩鹤松;安孝群;张寿宝;张怀惠;毕旭军;陈志敏;伍毅;;伴焦虑的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6 张红静;;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侯晓英;赵富才;;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叶娜;邹娟;;郑州市高中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6期

9 安芹;贾晓明;李波;;家庭功能对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9期

10 侯娟;邹泓;李晓巍;;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赵琳娜;女性神经性厌食症家庭功能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后国宏;太仓市农村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蓬;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珊;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霞;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春涛;初中学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郭静静;爱与控制—一项与青少年家庭的合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明媚;农村中学生家庭功能、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美欧;家庭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王云峰;高校新生适应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吴庆兴;青少年焦虑的发展与家庭功能、依恋质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2 谢虹,艾宪淮,朱宝俊;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5期

3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加强心理适应,做合格的大学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2 黄辛隐;白大文;;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模式比较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银春;;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9年01期

4 银春;;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初中生之友;2003年Z2期

5 周奎英;教师的心理适应[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10期

6 王雪莲,郑小霞;老年人的角色转换及心理适应[J];保健医苑;2004年06期

7 高小平;跨越从学校到机关的“心理断层”[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8 李志,向征,郎福臣;国企流入民企员工的心理适应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何文秋,程宇;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10 陈瑜,何跃;高校研究生的心理适应及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雯;张仁和;苏珍颐;;情绪与心理适应关系的跨文化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蔡大庆;;不同群体对离退休的心理适应[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周钦江;黄希庭;;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林玮芳;林以正;黄金兰;;心理区隔模式之测量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依芬;黄金兰;林以正;;忍耐策略运用组型对心理适应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赵燕;丁雪辰;刘俊升;;青少年社交淡漠与心理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卫东;;社会发展过程中上海老年人的心理适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孟莉;岑坚;;高一学生学校心理适应的小组心理辅导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银娜;吴春霞;陈会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日常生活压力、应对策略及与心理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邓传忠;;中庸思维对拿捏行为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果[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光;入营新兵的心理适应[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张余康;莫让自卑困扰您[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陈素坤;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N];健康报;2004年

5 董少广;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吴彤、孙奇;濮阳支队引导新兵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N];人民武警报;2012年

7 魏立堂;发现 判断 处置[N];人民武警;2006年

8 肖方举(作者单位:四川总队达州市支队);强化心理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5年

9 蒲昭和;对病人“过分”照料无益于健康[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跳级”是成才的捷径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初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情绪弹性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买力坎吐尔逊艾力;内地高校民考民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袁晓艳;攀枝花地区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周岚;云南地区白族和回族大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彭丽娟;群体文化启动情境下,,流动儿童的文化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陶惠新;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对认知偏向和心理适应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2年

8 陈冠霖;被征地农民社会心理适应及保护因素结构的探索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梁巍;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朱燕燕;基于场域论和团体动力视角的消防员心理适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7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07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