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免费师范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7:02

  本文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化教学能力 免费师范生教师 个案研究


【摘要】: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其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就必不可少。为了了解免费师范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B中学的一位免费师范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四个研究维度实施调查。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及实物分析等方法进行收集资料,并从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中总结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概况。通过分析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概况发现A教师存在以下问题:选择教学策略不准确及教学设计过程不完整;信息技术与课程不能很好的进行整合;信息化教学评价不全面。从个人发展意愿、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感、信息化教学环境、政策支持和同事支持六个方面分析影响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论文最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免费师范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建议:加强个人自主探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减少教师工作量,完善构建教师专业评价机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理念;加强课例研讨,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加强课后反思,提高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监控能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实施。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 免费师范生教师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5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问题提出8-9
  • 1.1.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8
  • 1.1.2 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8-9
  • 1.2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9-10
  • 1.2.1 研究目标9
  • 1.2.2 研究内容9
  • 1.2.3 研究意义9-10
  • 1.3 文献述评10-13
  • 1.3.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10
  • 1.3.2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10-12
  • 1.3.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12
  • 1.3.4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12-13
  • 1.3.5 小结13
  • 1.4 核心概念界定13-15
  • 1.4.1 免费师范生教师13-14
  • 1.4.2 教学能力14
  • 1.4.3 信息化教学能力14-15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15-18
  • 2.1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及启示15-16
  • 2.1.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15-16
  • 2.1.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启示16
  • 2.2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启示16-17
  • 2.2.1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6
  • 2.2.2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启示16-17
  • 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7-18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7
  •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17-18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8-22
  • 3.1 研究方法18-19
  • 3.1.1 文献调查法18
  • 3.1.2 访谈法18
  • 3.1.3 个案研究法18-19
  • 3.2 研究思路19
  •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19-20
  • 3.4 资料搜集的过程与方法20
  • 3.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0-22
  • 第四章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2-30
  • 4.1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概况22-26
  • 4.1.1 A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概况22-23
  • 4.1.2 A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概况23-24
  • 4.1.3 A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监控能力的发展概况24-25
  • 4.1.4 A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概况25-26
  • 4.2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26-28
  • 4.2.1 选择教学策略不准确及教学设计过程不完整26-27
  • 4.2.2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27
  • 4.2.3 信息化教学评价不全面27
  • 4.2.4 小结27-28
  • 4.3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分析28-30
  • 4.3.1 A教师很顺利度过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迷茫阶段28
  • 4.3.2 A教师已经完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适应阶段28-29
  • 4.3.3 A教师处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29
  • 4.3.4 A教师未达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创新阶段29-30
  • 第五章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建议30-35
  • 5.1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30-31
  • 5.1.1 个人发展意愿是影响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首要因素30
  • 5.1.2 A教师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对其信息化教学能力非常关键30
  • 5.1.3 A教师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对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非常重要30-31
  • 5.1.4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影响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因素31
  • 5.1.5 政策及同事支持是影响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31
  • 5.2 A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建议31-35
  • 5.2.1 加强个人自主探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32
  • 5.2.2 减少教师工作量,完善构建教师专业评价机制32
  • 5.2.3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理念32-33
  • 5.2.4 加强课例研讨,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3
  • 5.2.5 加强课后反思,提高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监控能力33
  • 5.2.6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33-34
  • 5.2.7 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实施34-35
  • 第六章 研究总结35-37
  • 6.1 研究结论35
  • 6.2 研究的效度及检验35-36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方向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139-40
  • 附录240-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历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绍文;加快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董路,韩颖,刘景红;建立多媒体现代化教室 实施信息化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黄晓明;;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9期

4 李宗成;高玉芬;王秦岭;;大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年04期

5 韩世彦;袁秀利;;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的思考[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兴喜;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闫军秀,李捷;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李凤来;;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和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9 夏广萍;章伟民;;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科工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4期

10 戚文革;陈显廷;;信息化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云;孙婷婷;;在普通高校田径理论课中尝试信息化教学设计[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2 刘玫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施虹冰;李小丽;;刍议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素荣;倪青华;;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及其在企业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王盛;;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秦新利;李冰;;虚拟演播室系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纪波;白丽波;;浦东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效益多目标局势决策[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任晓红;;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黄军海;孟少华;郭平;;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体系初探[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10 温海燕;;试论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佳s,

本文编号:635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35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