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的核心素养及其课程设计
本文关键词:健全人的核心素养及其课程设计
【摘要】:真正的核心素养是化知识为美德,具体包括理智兴趣、爱与智慧。理智兴趣的培养乃是知识能否走向美德的关键。知识即美德乃是把知识还原成活生生的活动过程,把知识学习还原成活生生的交往实践活动。早期教育从身体开始,重在对爱的培育;中期教育逐步发展人的理智兴趣,凸显智慧的生成。正是个体对世界的爱,使得个体成为真实地活在世界之中的健全的人,而非单纯理智能力扩展的单面人。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理智兴趣 爱 智慧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走向整全的人:一种生命论的教育哲学”(课题编号为XJK016ALL001)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育过程作为知识活动过程,其最终的指向乃是个体德性的发展与个体生命自身的完善。知识走向美德主要是依赖两条路径,一是以知识本身的内在超越来达成个体德性,也即超越具体知识形式而上升到对普遍知识的追求,由此而以知识的提升引导个体上升到德性之境;二是把知识的学习还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贵鹏;;课程设计的“钟摆现象”管窥[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邹芳;关于课程设计的评价[J];教育探索;1997年03期
3 郭元祥;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5期
4 徐玉珍;学校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和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5 迈克尔·布罗尔;阿吉;;课程设计与结构[J];师资培训研究;2002年04期
6 张天宝,于乐颂;关于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3年01期
7 于海波,孟凡丽;课程设计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走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孙小红;教师:不可忽视的课程设计主体[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7期
9 张美云;;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10 索南;;课程设计的内涵和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会辛;周立华;李华基;;运用CAI技术 提高专业课程设计水平[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亚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应给孩子奠定什么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琅舟;科技素质:未来实现创新的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以北京乡土史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以北京乡土史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田华;解决教育顽症还应对症下药[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为什么我们的鞋来自世界另一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旅美华人 科学工作者 山石;谁说美国学生“整天玩就能上大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 胡乐乐;丽贝卡 帮助和激励每一个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张义兵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社会参与机制: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钟剑都;培训机构用什么“绑架”家长[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柏玲;一起来适应“陌生的课堂”[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耀;20世纪中期美国学科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张晶晶;《学会创新》电子书包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从娟;基于关联主义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琰;小学国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D];河北大学;2015年
5 焦健健;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静;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朱敏;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梅;差异教育的课程设计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天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2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5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