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9:05

  本文关键词: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疏导 大学生 道德观教育 应用


【摘要】: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道德观教育的新视角、新方法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法创新的重要课题。从心理疏导的视角出发,笔者尝试将心理疏导与道德观教育相融合,借助心理疏导的理论与方法助力道德观教育,增强其科学性和实效性。导论中,论文就引起舆论关注的大学生失德案例为背景,反思道德观教育该如何与时代接轨,如何适应变化的大学生,如何找到切入点?心理疏导在道德观教育中的应用不失为一剂良策。论文以相关概念的阐释为开端,由道德观教育中应用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进而对心理疏导在道德观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接着文章指出心理疏导应用的配套环境,最后提出增强心理疏导应用实效的几点建议。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功能。心理疏导与道德观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两者的关系厘清是论证的前提,心理疏导在道德观教育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论文认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有利于创新道德观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为道德观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增强道德观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论文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心理疏导缺位的表现及其成因的分析。论文认为,当前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心理疏导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心理辅导应用医学化、心理素质教育形式化。紧接着论文从道德观教育本身和心理疏导应用两方面分析了心理疏导缺失的原因。论文第三部分是主体,主要论述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道德观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遵循心理疏导原则,提高道德观教育的实效性;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道德观教育的针对性;重视心理疏导过程,增强道德观教育的感染力;借鉴心理疏导机制,增强道德观教育的科学性。论文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应用的实现机制,这是道德观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论文认为,心理疏导的应用要发挥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要推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发挥高校的教育主体作用,要完善校园配套环境和机制。论文第五部分是增强心理疏导在道德观教育中应用实效的建议,论文从倡导心理疏导常态化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心理疏导运用的系统性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道德观教育的主旋律。心理疏导的应用,体现了对教育对象主体的关注,使道德观教育告别了“无心”时代,充分体现“育人”的本质。心理疏导的应用为道德观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为道德观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将道德观教育中教育规律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有机融合,使道德观教育深入人心,并确保新时代多元价值观冲击下坚不可摧的永久阵地。
【关键词】:心理疏导 大学生 道德观教育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G448
【目录】:
  • 摘要12-14
  • ABSTRACT14-16
  • 导论16-26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6-18
  • 二、研究述评18-23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3-24
  • 四、主要内容24
  • 五、创新与不足24-26
  • 第一章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功能26-35
  • 一、心理疏导与道德观教育的内在关联26-32
  • (一) 核心概念解读26-29
  • (二) 心理疏导与道德观教育的关系29-32
  • 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运用的价值32-35
  • (一) 有利于创新道德观教育的思路和方法32
  • (二) 有利于为道德观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32-33
  • (三) 有利于增强道德观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33-35
  •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心理疏导缺位的表现及其成因35-43
  • 一、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心理疏导缺位的表现35-37
  • (一)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知识35-36
  • (二) 心理辅导技术应用效果不佳36
  • (三) 心理素质教育过于形式化36-37
  • 二、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心理疏导缺位的原因37-43
  • (一) 道德观教育方面的原因37-40
  • (二) 心理疏导方面的原因40-43
  • 第三章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具体应用43-62
  • 一、心理疏导原则的应用43-46
  • (一) 贯彻主体性原则43-44
  • (二) 贯彻价值导向原则44-45
  • (三) 贯彻集体与个别教育统一原则45
  • (四) 贯彻助人自助原则45-46
  • 二、心理疏导方法的应用46-51
  • (一) 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的放松训练法46-48
  • (二) 扭转不良情绪的合理情绪法48-49
  • (三) 应对校园环境不适的行为强化法49-51
  • 三、心理疏导程序与过程的应用51-55
  • (一) 释放心理压力51-52
  • (二) 增强心理素质52-53
  • (三) 提升价值判断力53-54
  • (四) 形成心理认同54-55
  • (五) 确立科学道德观55
  • 四、心理疏导机制的应用55-62
  • (一) 价值导向机制55-57
  • (二) 情绪宣泄机制57-58
  • (三) 心理修通机制58-59
  • (四) 心理疏通机制59-60
  • (五) 行为调适机制60-62
  • 第四章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应用的保障机制62-77
  • 一、形成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合力62-64
  • (一) 国家主导大学生道德观教育62-63
  • (二) 社会助力大学生道德观教育63-64
  • (三) 家庭渗透大学生道德观教育64
  • 二、推动高校道德观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适应64-70
  • (一) 疏通“义利”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义利双赢”的义利观64-65
  • (二) 疏通“竞合”关系,引导大学生辩证认识竞争与合作65-66
  • (三) 疏通“人我”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利他”意识66-67
  • (四) 疏通“一多”关系,引导大学生坚守道德底线67-68
  • (五) 疏通“熟陌”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道德观68
  • (六) 疏通“虚实”关系,引导大学生恪守道德准则68-70
  • 三、发挥高校道德观教育的主体作用70-73
  • (一) 正确引导道德舆论70
  • (二) 丰富道德实践活动70-71
  • (三) 增强主体自觉意识71-72
  • (四) 提升道德价值判断的综合素养72-73
  • 四、完善校园配套环境和机制73-77
  • (一) 健全领导体制73-74
  • (二) 改善硬件设施74-75
  • (三) 完善工作机制75-77
  • 第五章 增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效的途径77-88
  • 一、倡导心理疏导常态化77-81
  • (一) 渗透心理疏导于课程77-78
  • (二) 定期举办心理活动78-79
  • (三) 丰富心理疏导形式79-81
  • 二、提升心理疏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性81-84
  • (一) 聘请心理专家任教81
  • (二)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81-82
  • (三) 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82-84
  • 三、增强心理疏导方法运用的系统性84-88
  • (一) 以面为主,传授心理问题预防和应对的知识84-85
  • (二) 以线为辅,密切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发展轨迹85-86
  • (三) 以点为补,发现和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86-88
  • 结论88-89
  • 参考文献89-92
  • 致谢92-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3-9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俊彦;新时期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术探索;2003年S1期

2 杨娜;;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新视阙[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3 贺君;;高职大学生道德观调查与思考[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4 孙育;;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J];发展;2012年02期

5 张红,陈敬良;澄清大学生道德观中的五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1996年01期

6 孙逸;;简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观建设[J];丝绸之路;2012年14期

7 陈功最;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宋波;论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龚小青,谢明敏;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J];人才开发;2002年09期

10 王世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问题研究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2 沙金华;大学生道德观养成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3 李小敏;心理疏导在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胡元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教育探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5 李东;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道德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赖萍;大学生道德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徐兰田;大学生道德观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岳春;“90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现状与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孙京迎;商业广告对大学生道德观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展望;传统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建立的启示[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0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60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