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养本位学习观
本文关键词:论素养本位学习观
【摘要】:坚持"反映论知识观"的学习成为"储蓄"知识的被动活动,并通过标准考试将这种学习客观化、可视化,由此衍生了功利主义学习倾向。素养本位的学习秉持知识的建构性与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学习即协作、学习即对话;学会思维、学会交往、学会关心是其核心价值追求;坚持问题导向、创设真实情境、建构合作关系、实施指导性探究构成了其方法要素。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习内涵 学习价值 学习方法
【基金】:2015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高中整体改革研究”(项目编号:D15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21 世纪是一个界限消融的“平面世界”,其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会感觉、会行动、也会思考的人。[1]这种人“会解决问题”、“会协作”、“会沟通”、“会关心”,为培养这种人,“素养本位学习”( competencebased learning) 应运而生。 一、对传统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4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5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7 陆根书,阮金佑,张萍;元学习与学生学习的改进[J];电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8 侯娟;;基于教学设计的学习设计构想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8年12期
9 胡亦军;王彩云;;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师;2013年13期
10 胡为芹,杨晓宏;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9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学军;;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其云;洞悉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校园学习生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杨有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铜川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颖超;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美术类院校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8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7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