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自尊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23 22:21
本文关键词:同伴关系、自尊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由行为问题所引起的与社会适应和个体健康有关的问题,因此对冒险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根据问题行为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对冒险行为的研究应该从个体自身(认知、情感、人格)和社会环境(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等)两方面来考虑。本文主要关注作为个体重要人格因素的自尊和对青少年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变量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类型是否在同伴关系与冒险行为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 RB)、自尊问卷(RSES)和社会期望问卷(MCSD),对来自日照某县城初中的9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关系,得到以下结果:(1)对于冒险行为中的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性别效应和年龄效应均不显著。在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方面,性别效应和年龄效应均显著,男生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显著高于女生,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同伴关系中的同伴拒绝能显著正向预测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3)三种自尊类型的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防御高自尊组的青少年的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显著高于真诚高自尊组高于低自尊组;对于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真诚高自尊的青少年显著低于防御高自尊和低自尊的青少年,防御高自尊的青少年与低自尊的青少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4)在不同自尊类型中,同伴关系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不同。对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在低自尊组和防御高自尊组中,同伴拒绝对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在真诚高自尊中,同伴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对社会可接纳的冒险行为,在低自尊组和真诚高自尊组中,同伴接纳对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在防御高自尊中,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
【关键词】:同伴关系 自尊类型 冒险行为 青少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8-21
- 1 冒险行为概述8-14
- 1.1 冒险行为的定义8-9
- 1.2 冒险行为的分类9
- 1.3 冒险行为的特点9-10
- 1.4 影响冒险行为的因素10-12
- 1.4.1 个人因素10-11
- 1.4.2 环境因素11-12
- 1.5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高发及其解释12-14
- 1.5.1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问题行为理论13
- 1.5.2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13-14
- 2 同伴关系与冒险行为14-16
- 2.1 同伴关系的定义15
- 2.2 同伴关系与冒险行为的关系15-16
- 3 自尊与冒险行为16-18
- 3.1 自尊的定义及分类16-17
- 3.2 自尊与冒险行为的关系17-18
- 4 自尊与同伴关系的交互作用18-19
- 5 问题提出与本研究的目的及假设19-21
- 5.1 问题提出19
- 5.2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19-21
- 5.2.1 研究目的19
- 5.2.2 研究假设19-21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1-23
- 1 研究对象21
- 2 研究工具21-22
- 2.1 自尊量表(RSES)21
- 2.2 社会期望量表(MCSD)21-22
- 2.3 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 RB)22
- 2.4 同伴关系的测量22
- 3 数据处理方法22-23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3-29
- 1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特点23
- 2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23-24
- 3 同伴关系、自尊类型对冒险行为的影响24-27
- 3.1 青少年自尊类型分类及各类型冒险行为的差异分析24-26
- 3.2 同伴关系、自尊类型对冒险行为的影响26-27
- 3.2.1 不同自尊类型中同伴关系对青少年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的影响26-27
- 3.2.2 不同自尊类型中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的影响27
- 4 结果小结27-29
- 第四部分 讨论29-35
- 1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特点29
- 1.1 青少年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的特点29
- 1.2 青少年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的特点29
- 2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29-31
- 2.1 同伴关系对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30-31
- 2.2 同伴关系对社会可接受的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31
- 3 同伴关系、自尊类型对冒险行为的影响31-34
- 3.1 三种自尊类型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差异分析31-32
- 3.2 自尊类型对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的影响32-34
- 4 小结与建议34
- 5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展望34-35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5
- 附录45-46
- 致谢46-47
本文编号:727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2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