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虚拟实验 融合与实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因其方便、快捷、突破时空局限、模拟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军事、医疗、交通、生活等方面。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化学作为一门微观、抽象,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结合具有将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危险实验安全化等特点,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融合十分重要。从河南省化学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1.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抽样调查了河南省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配置、软件使用及理念认识情况。数据表明:90.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69.4%的学校安装了校园网,72.1%的教师学习过现代信息技术相关软件课程,这些都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设施与技术保障。其次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效果好,但对于何时辅助、怎么辅助,并没有过多的理解与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2.从理念、技术、内容等方面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现代信息技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用虚拟实验、动画的方法对有毒、易燃易爆等化学实验及分子反应机理、物质空间结构等微观知识进行教学,给实验者带来声、光、色等多重感官刺激,实现微观知识宏观化、平面知识立体化,教学效果良好;对于系统性高、理论强的知识可利用结构图、视频、图片等起到补充、渲染、深化的辅助作用;通过培训、比赛、课题研究等方法提高教师理念及技术水平,建立化学资料库,降低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难度,增大使用频率,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3.采用NOBOOK公司开发的化学虚拟实验软件对人教版教材内容《一氧化碳的性质》设计实验教学案例:模拟真实实验情景,带给学生多维刺激,交互性较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性思维、增强环保意识;针对微观知识教学设计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例,利用虚拟实验、动画等模拟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结构,以及离子形成的微观过程,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具体化,辅助学生理解与掌握。4.选择对比实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并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成绩和态度上,实验班较对照班都有明显提高。实验班平均成绩提高了6.00%大于对照班的3.65%,且83.33%的学生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自己注意力更为集中,79.17%的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授课更有趣。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将化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虚拟实验 融合与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核心概念界定12-13
- 1.2.1 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12-13
- 1.2.2 融合与整合13
- 1.3 研究进展13-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4 研究意义16-19
-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现状分析19-29
- 2.1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19-20
- 2.2 软件使用情况分析20-23
- 2.3 教师及学生理念分析23-29
- 2.3.1 教师观念23-26
- 2.3.2 学生观念26-29
-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策略研究29-41
- 3.1 理念融合29-31
- 3.1.1 教师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29-30
- 3.1.2 学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30-31
- 3.2 技术融合31-33
- 3.2.1 提高技术水平31-32
- 3.2.2 建立化学资料库32-33
- 3.3 内容融合33-41
- 3.3.1 现代信息技术与理论知识融合33-34
- 3.3.2 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内容融合34-38
- 3.3.3 现代信息技术与复习内容融合38-41
- 4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案例设计41-57
- 4.1 案例设计41-52
- 4.1.1 《一氧化碳的性质》案例设计41-48
- 4.1.2 《物质构成的奥秘》案例设计48-52
- 4.2 案例分析52-57
- 5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实践研究57-67
- 5.1 教学效果分析57-67
- 5.1.1 课堂分析57
- 5.1.2 测试分析57-62
- 5.1.3 态度分析62-67
- 6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A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73-75
- 附录B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75-77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77-79
- 附录D 《物质构成的奥秘》前测试卷79-81
- 附录E 《物质构成的奥秘》后测试卷81-83
- 附录F 态度调查问卷83-8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4-85
- 致谢85-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衍达;《信息技术系列教材·序》[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叶金霞;论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3 韩朝晖;;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9期
4 齐金栓;“咬”定信息技术不放松[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5 周勇,王兵;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重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海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太原科技;2002年04期
7 鲁洁;利用信息技术开创 “实时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04期
8 康双珍;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1期
9 杨宣培;;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须做好四项准备[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5期
10 张治平;;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信息技术与园林绿化现代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义信;;论信息技术[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杨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5 蓝莹;;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6 戴国忠;;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黎明;2005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召开[N];人民邮电;2005年
2 彭守一;浅谈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N];中国保险报;2007年
3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小学 卢均峰;如何激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轲真;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肖华;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马晓芳;信息产业部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立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胡红军;我国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立法进程[N];经济日报;2007年
8 赵波;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是途径[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蓝建中;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杨金志;我国农业将广泛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N];农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亚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李红;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与效应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任燕妮;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7 胡新丽;信息技术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春玲;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9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娇;烟台地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D];鲁东大学;2012年
2 毛爱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梓伊;目标重构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赵龙;信息技术对残疾人的价值补偿[D];渤海大学;2015年
5 吴文征;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驱动”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6 李硕;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信息技术利用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宝亮;Scratch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飞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案倒库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熊哲贤;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D];复旦大学;2014年
10 赵晓琴;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6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6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