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体现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2:05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体现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 个性化学习 学习活动 S-T分析法 结构性观察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和内化过程颠倒过来,建构了一种新型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和改革。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流程,界定了翻转课堂及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及特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铺设理论基础。然后,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展开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将S-T师生行为分析法和教师访谈相结合探讨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山东省昌乐一中所开设的一节翻转课堂——《随机现象、随机事件及基本事件空间》为典型案例,通过以上多种研究方法,以课堂实录与访谈记录为质性研究素材,对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总结出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特征。即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具有学习资源的多重属性、学习价值追求的多元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与探究性的特征。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地位,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提出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相关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1)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制订多层次教学目标;(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具体化;(3)优化各种学习组织形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4)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创设学习环境;(5)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进行学习诊断和评价。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个性化学习 学习活动 S-T分析法 结构性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问题提出8-11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8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8-10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0-11
- 第2章 翻转课堂与个性化学习相关理论探讨11-23
-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1-14
- 2.2 个性化学习的界定14-16
- 2.3 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16-19
- 2.4 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现状19-23
- 第3章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实例研究23-38
- 3.1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S-T观察研究23-29
- 3.2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实地访谈研究29-38
- 第4章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特征分析38-43
- 4.1 学习资源的多重性38-39
- 4.2 学习价值的多元性39-40
- 4.3 学习风格的独特性40-41
- 4.4 学习过程的反思性41-42
- 4.5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42-43
- 第5章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现实要求及策略分析43-50
- 5.1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现实要求43-45
- 5.2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活动的策略分析45-50
- 第6章 结语50-51
- 附录51-52
- 注释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7期
2 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3 胡典顺;王静;徐汉文;;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年05期
4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8期
5 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4期
6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8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3期
9 余彪;王兴辉;;基于信息熵理论的S-T分析法及案例研究[J];软件导刊;2010年02期
10 何善亮;;探究学习的存在价值及其实践限度[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827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2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