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8:43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自我控制 心理韧性 网络依赖


【摘要】:过度使用网络就会出现网络依赖,网络依赖又被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或者是网络成瘾综合征(IAD)。尤其是初中生,作为网络使用主体中的大军,他们的网络使用行为及网络依赖状况更引人关注,因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很难分辨,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思维,给他们造成不良影响,干扰了价值观的正确形成,甚至是出现背离社会的行为。那么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的使用网络,使网络能够促进个体朝着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朝着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找出根源,从心理韧性以及自我控制面剖析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与研究,引起社会的关注,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本研究采用王红娇、卢家楣(2003)编制的中小学生自我控制问卷,该问卷从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以及思维控制三个维度来考察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雷雳、杨洋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以及由甘怡群和胡月琴编制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以523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一般状况,并从性别以及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的维度分析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讨学生对网络依赖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寻找一个解除学生对网络依赖的良方,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和自控力,抵制网络的诱惑,帮助初中生锻炼良好的生存能力,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韧性总体情况较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心理韧性性别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最高,初二年级其次,初三年级最低。对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进行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除了情绪控制差异不显著,在行为控制、思维控制以及总的自我控制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年级最高,初二年级其次,初三年级最低,呈下降趋势,年级差异显著,从性别方面考虑,三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在自我控制以及思维、行为、情绪控制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初中生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对初中生的网络依赖进行研究,发现网络依赖及其各个因素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网络依赖及其各个因素的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得分,初三年级其次,而初二年级得分最高,初二年级网络依赖情况严重,另外网络依赖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依赖得分高于女生的网络依赖得分。研究还发现心理韧性、自我控制分别与网络依赖成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与自我控制出现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在心理韧性与网络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自我控制 心理韧性 网络依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引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22
  • 2.1 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11-14
  • 2.1.1 心理韧性的概念11
  • 2.1.2 心理韧性研究历史11-12
  • 2.1.3 心理韧性的差异性12
  • 2.1.4 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12-13
  • 2.1.5 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13-14
  • 2.2 自我控制的研究综述14-17
  • 2.2.1 自我控制概念的界定14-15
  • 2.2.2 自我控制的结构15-16
  • 2.2.3 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16-17
  • 2.3 网络依赖的研究综述17-19
  • 2.3.1 网络依赖的界定17
  • 2.3.2 网络依赖对青少年的危害17-18
  • 2.3.3 网络依赖成因分析18
  • 2.3.4 网络依赖的测量与诊断18-19
  • 2.4 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关系19-21
  • 2.4.1 心理韧性与网络依赖的关系19-20
  • 2.4.2 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关系20-21
  • 2.4.3 心理韧性与自我控制的关系21
  • 2.5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21-22
  • 2.6 研究意义22
  • 2.6.1 理论价值22
  • 2.6.2 实践价值22
  • 3 方法22-24
  • 3.1 被试22-23
  • 3.2 研究工具23-24
  • 3.2.1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23
  • 3.2.2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23
  • 3.2.3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23-24
  • 3.3 研究程序24
  • 3.4 数据的管理与分析24
  • 4 研究结果24-36
  • 4.1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的现状24-26
  • 4.1.1 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描述统计24
  • 4.1.2 心理韧性的差异分析24-26
  • 4.2 初中生自我控制变量的状况26-28
  • 4.2.1 初中生自我控制的描述统计26
  • 4.2.2 初中生自我控制状况的差异分析26-28
  • 4.3 初中生网络依赖的状况28-32
  • 4.3.1 初中生网络依赖描述统计28-29
  • 4.3.2 初中生网络依赖的差异分析29-30
  • 4.3.3 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关系30-31
  • 4.3.4 心理韧性与网络依赖的关系31-32
  • 4.4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网络依赖的关系32-36
  • 4.4.1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网络依赖各维度的相关分析32-34
  • 4.4.2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回归分析34
  • 4.4.3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在心理韧性和网络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34-36
  • 5 讨论36-41
  • 5.1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和网络依赖的现状与差异分析36-39
  • 5.1.1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状况36-37
  • 5.1.2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状况37-38
  • 5.1.3 初中生网络依赖状况38-39
  • 5.2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关系39-40
  • 5.2.1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与网络依赖的关系39
  • 5.2.2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关系39
  • 5.2.3 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与自我控制的关系39
  • 5.2.4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在心理韧性、网络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39-40
  •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40-41
  • 5.3.1 研究不足40
  • 5.3.2 未来研究展望40-41
  • 6 教育建议41-42
  • 7 主要结论42-44
  • 主要参考文献44-48
  • 附录48-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序荪;;心理的自我控制与培养[J];心理学探新;1985年03期

2 徐速,刘金花;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管教态度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2期

3 宋辉,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程利;桑标;解希静;;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年Z1期

5 张灵聪;自我控制的一种机制──平衡需求[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陈伟民,桑标;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7 丁海燕,罗艳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其制约因素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童成寿;;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宋美荣;郑莉君;;自我控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10 卫宇;;儿童自我控制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苗;陈会昌;;儿童2岁时自我控制的特点及其对小学第一年适应状况的预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杨丽珠;刘文;;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于国庆;杨治良;;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与促进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拥军;;自我控制:一种有限的资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拥军;张力为;吴秀峰;;运动参与者的操作表现:自我控制的视角[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郭金花;梅松丽;;主观幸福感、网络成瘾及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魏来;王瑞琪;聂衍刚;;特质自控与自我损耗对自我控制失败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连成;;思维抑制与表达对运动员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金欣俐;杨丽珠;沈悦;蒋重清;;癫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自我控制脑电差异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碧海;教师如何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系 但菲;自我控制与幼儿个性的发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王展;烦躁的自我控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詹文明;“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哲学[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优秀教师是如何“出炉”的?[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3岁看老”有一定道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通讯员 谢明霞;湿疹,自我控制最重要[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杨觅斯;良好品质靠养成[N];湖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韩明华;流言蜚语只伤弱者[N];保健时报;2004年

10 ;当你遇到愤怒的学生(Ⅱ)[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武;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于斌;工作记忆能力与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6 董春艳;他人存在及其自我控制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和平;重庆市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陈怡;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淑芳;自我控制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马夕汐;音乐诱发情绪对自我衰竭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欢;儿童自我控制评定量表的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蒋龙;运动员自我控制的后续效应:自我损耗与行为规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阚建辉;大学生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殷叶馨;大学生幸福取向与生涯适应力、自我控制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松;男性新兵特质应对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计丹洁;大学生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68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68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