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基于体验感知的中外慕课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态度对比分析——以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2 15:41

  本文关键词:基于体验感知的中外慕课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态度对比分析——以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体验感知 慕课 持续使用 对比分析


【摘要】:学习者在慕课学习平台的体验感知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持续使用态度。为探究中外慕课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态度的影响因素,从学习者体验感知的视角出发,选择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文本信息和统计数据,对中外慕课平台的交互性体验、资源性体验、可控性体验以及持续使用意图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中文慕课平台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体验感知 慕课 持续使用 对比分析
【基金】: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专题项目“数字人文和语义挖掘”;武汉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研究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无疑是近年来讨论和研究的热点。MOOC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文简称“慕课”[1]。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Courser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琚向红;葛正鹏;;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2 王美静;王海荣;;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国外MOOC平台比较研究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7期

3 范逸洲;王宇;冯菲;汪琼;李晓明;;MOOCs课程学习与评价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4 刘和海;李起斌;;“中国式MOOC”概念探讨及平台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中文MOOC平台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5期

5 桑云都·瑞哈·利亚纳古纳瓦德纳;安德鲁·亚历山大·亚当斯;雪莉·安·威廉姆斯;张永胜;肖俊洪;;MOOCs已发表文献(2008-2012)的系统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3期

6 贾寿迪;杨洋;;MOOC模式带给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05期

7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8 汪琼;;MOOCs改变传统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19期

9 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0期

10 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王玮;;慕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SWOT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年09期

2 张敏;尹帅君;聂瑞;唐存周;;基于体验感知的中外慕课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态度对比分析——以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3 张会;陈敏;;我国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研究现状[J];亚太教育;2016年11期

4 徐晓雄;郝建江;乔星峰;;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MOOCs文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04期

5 王哲;;DP590冷轧板热处理工艺优化实验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6 李琳;李修竹;;网络微课程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肖震霞;;地学类课程“慕课”特色及设计研究[J];高教学刊;2016年07期

8 李胜波;陈丽;郑勤华;;中国MOOCs课程设计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9 陈旭玲;陈炳发;陆凤霞;;开放高效的《工程图学》MOOC规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年07期

10 高新柱;冯锋;;MOOC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机制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欣忆;李爽;丹尼尔·希基;李营;;如何提升MOOCs的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来自BOOC的经验[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2 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4 李华;龚艺;纪娟;谭明杰;方佳明;;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5 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6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7 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02期

8 卢洪艳;钟志贤;;关联主义视域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2期

9 刘菊;戴军;解月光;;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1期

10 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901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01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