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4:16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认知理论 网络学习空间 知识共享 自我效能


【摘要】:"三通两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路径,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网络学习空间中知识共享行为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重点从学生知识共享行为、学生个体因素、网络学习空间的氛围等三个维度开展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知识共享行为以浏览、下载较多,而主动提问、发帖、回复相对较少;知识共享的自我效能感、成长型期望、评价顾忌程度较高,心理型期望程度相对较低;经济型信任水平高于情感型信任水平;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信任与知识共享行为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评价顾忌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呈低度负相关;年级对各测试维度均无显著影响;性别与专业对各测试维度的影响也很有限。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 网络学习空间 知识共享 自我效能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网络学习社区中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对话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ZZJH-417) 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2015年度项目“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5YBA030)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路径。其中“三通”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再富;;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根本(下)——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8期

2 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刘洪宇;;在学习空间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14期

4 刘雅娜;;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空间[J];语文学刊;2014年09期

5 卫才友;;我心目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5期

6 余耀贤;;深圳南山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10期

7 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杜娟;对“学习空间”及教与学行为的再审视[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0年01期

10 陈向东;许山杉;王青;蒋中望;;从课堂到草坪——校园学习空间连续体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尽一切可能拓展学习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2年

2 ;新干线,让湖南职教精彩无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记者 张惠娟;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N];人民政协报;2012年

4 记者 路熙娜;新区小学试点“智慧校园”[N];滨海时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周欢欢;教与学发生新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华蓉 王强;学校建筑如何满足教育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魏海政;农村师生“云平台”上共享优质资源[N];中国教育报;2013年

8 本报评论员;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解艳华;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N];人民政协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整理;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娟娟;多屏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苏男;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妲;初中物理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巧云;高等院校高效率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徐点;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武彦娇;网络教学空间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8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68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