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中学生羞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2:07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羞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羞怯 社会支持 互联网使用 中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个体需要更快更多地展现自我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羞怯的个体不善于表现,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Henderson认为羞怯是指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或者抑制,是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会显著影响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个体和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如果羞怯是由特定的情境引起的,且羞怯程度适当,可视为一种正常的反应;如果羞怯的程度过高产生泛化,就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以至心身健康。近年来,东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对羞怯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发现羞怯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小学生和大学阶段,对中学生羞怯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仅有的研究,使用的是台湾学者编制的量表,此量表分为认知、情绪、行为三个层面,但是比较概括,不能充分的反映出中学生的特点。本研究在结合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以济南市和东营市的七年级、八年级中学生为被试,编制中学生羞怯量表,分析中学生羞怯的结构。 羞怯的个体为了避免面对面的紧张和尴尬,可能会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获得信息、进行社交,从网络中获取社会支持来满足个体社交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羞怯的个体使用网络的时间势必会延长,增加个体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羞怯个体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实施有效的干预。 研究一以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的方法编制中学生羞怯量表。 研究二以七年级、八年级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羞怯与社会支持和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一)量表的信效度与结构分析 1.区分度 参与分析的高低两组的项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量表各个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量表效度 (1)结构效度: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量表的结构良好。 (2)效标效度:本研究采用袁彬修订的《青少年害羞量表》作为效标。效度建立的基础是效标和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羞怯量表总分与效标之间的相关为0.777,在0.01水平上显著。因此,我们认为总量表的效度可靠。 3.量表信度 (1)同质性信度: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检验了因子Ⅰ-V的Cronbachα分别为0.827,0.758,0.766,0.559,总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0.882。 (2)折半信度: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59,表明项目测定内容具有同源性。 4.中学生羞怯的结构 (1)中学生羞怯量表有4个因素,按照得分依次为自责、自我限制、异性关注、寻求赞成。 (2)在自责方面,男生得分要显著低于女生;汉族学生在自我限制得分上要显著低于藏族学生,在寻求赞成得分上汉族学生要显著低于藏族学生。在自我限制得分上,15岁年龄组要显著高于12岁年龄组;异性关注因子上,14岁年龄组得分要显著高于12岁年龄组;在寻求赞成因子得分上,12岁年龄组要显著低于14岁、15岁年龄组;13岁年龄组要显著低于15岁年龄组。 (二)相关研究结果 1.羞怯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支持,羞怯各因素与社会支持各因素均呈显著负相关。 2.羞怯不能显著负向预测互联网使用,羞怯自责和自我限制因素与信息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异性关注因素与社交和娱乐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寻求赞成因素与信息、社交和娱乐因素均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羞怯 社会支持 互联网使用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3
  • 一 文献综述13-21
  • 1 羞怯理论13-15
  • 1.1 羞怯的界定13-14
  • 1.2 羞怯和羞耻的区别14
  • 1.3 羞怯的分类14-15
  • 1.4 社会适应模型15
  • 2 羞怯的研究现状15-18
  • 2.1 羞怯的测量15-17
  • 2.2 羞怯、社会支持和互联网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17-18
  • 3 问题提出18-19
  • 3.1 中国文化与羞怯18
  • 3.2 已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18-19
  • 3.3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19
  • 4 研究的意义19-20
  • 4.1 理论意义19-20
  • 4.2 实践意义20
  • 5 研究创新20-21
  • 二实证研究21-40
  • 研究一中学生羞怯量表的初步编制21-31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21
  • 1.1 研究目的21
  • 1.2 研究假设21
  • 2 研究方法21-23
  • 2.1 样本构成21-22
  • 2.2 量表编制22-23
  • 2.2.1 制定访谈方案22
  • 2.2.2 项目收集与初选22
  • 2.2.3 预测、修订22-23
  • 2.2.4 数据处理工具23
  • 3 结果与分析23-30
  • 预测一23-28
  • 3.1 项目分析23-25
  •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25-28
  • 3.2.1 线性检验25-26
  • 3.2.2 特征根碎石图26
  • 3.2.3 因子方差贡献率26-27
  • 3.2.4 各因子负荷27-28
  • 预测二28-30
  • 3.3 验证性因素分析28-29
  • 3.3.1 项目分析28
  • 3.3.2 模型检验28-29
  • 3.4 量表效度29
  • 3.4.1 结构效度29
  • 3.4.2 效标效度29
  • 3.5 信度29-30
  • 4 讨论30-31
  • 4.1 项目区分度30
  • 4.2 量表效度30
  • 4.2.1 结构效度30
  • 4.2.2 效标效度30
  • 4.3 量表信度30-31
  • 4.3.1 同质性信度30
  • 4.3.2 折半信度30-31
  • 研究二 中学生羞怯、社会支持与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关系31-40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31
  • 1.1 研究目的31
  • 1.2 研究假设31
  • 2 研究方法31-32
  • 2.1 研究被试31
  • 2.2 研究工具31-32
  • 2.3 施测方法与程序32
  •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32
  • 3 研究结果32-36
  • 3.1 中学生羞怯的结构与特点32-34
  • 3.1.1 羞怯总体及各因子上的得分32-33
  • 3.1.2 性别差异33
  • 3.1.3 民族差异33-34
  • 3.1.4 年级差异34
  • 3.1.5 年龄差异34
  • 3.2 羞怯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34-35
  • 3.2.1 社会支持对羞怯的回归34-35
  • 3.2.2 羞怯与社会支持各因素相关35
  • 3.3 羞怯与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35-36
  • 3.3.1 互联网使用对羞怯的回归35-36
  • 3.3.2 互联网使用与羞怯各因素的相关36
  • 4 讨论36-40
  • 4.1 中学生羞怯结构与特点36-37
  • 4.2 羞怯与社会支持的关系37-38
  • 4.3 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38-39
  • 4.4 羞怯与社会支持和互联网使用的关系39-40
  • 三 研究结论40-41
  • 主要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46
  • 学术论文目录46-47
  • 后记4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逸群;张明亮;韩磊;;青少年羞怯与敌对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杨逸群;韩磊;;青少年羞怯与偏执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4期

3 陈英敏;高峰强;武云鹏;;Shyness:“害羞”还是“羞怯”?——基于概念与词源学的分析[J];心理科学;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亭;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认知偏向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长春;初中生羞怯及其与自尊、友谊质量、成就动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单铭磊;初中生羞怯对社交焦虑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平平;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对体态语言的注意偏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树慧;大学生的攻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艳超;初中生羞怯的IAT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6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1076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