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Abstract]:Family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place for teenagers to grow up,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is the key factor in family factors. In this study, 372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upplement the research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family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valuat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pprochement and intimacy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of the father, and the families with higher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mily atmospher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gender, and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mother. (2) parents tend to adopt the way of emotional warm understanding, but this factor tends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segments. Fathers tend to punish boys severely and refuse to deny negative upbringing, whil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 tend to adopt positive upbringing, and mothers with slightly lower education tend to adopt penalized negative upbringing for their children. (3) in this study, the overall lev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was in the middle-level.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seriously affects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In addition to friendship fact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eel more happiness than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adolescents with high father education had higher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well-being. However,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degree of mother's education. (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arents adopt positive rearing method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family environment, so that adolescents get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intimacy, communication, rapprochement, cultivation and mother's warm understanding 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at father's excessive interference in rearing style had predictive function to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intimacy" dimens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丽琼;;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7期
2 杨冠军;;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管弦;;父母教养方式对高校女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林春湖;刘满芬;赖怀远;林怀洁;黄玉琴;;中学生盐酸曲马多滥用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5 陈洁彬;;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才智;2011年10期
6 黄晓艳;王哲;;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7 包燕芬;;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8 卢益飞;;探讨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度剖析[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9 焦江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10 唐亮;;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吕望强;黄恩;张载福;陈建民;徐晓青;;职业中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关系[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英;董强;杨清波;张文林;刘阳;;368名卫生离退休卫生人员主观幸福感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梅江英;刘文;李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宗闻;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女性主观幸福感最低[N];消费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幸福是一种飞翔的体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董为柏;维护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王益明;测量幸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肖峰;“幸福感”的若干双重属性[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蔡虹;十大幸福城市:北京因何落选?[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倪柏明;2008,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胥晓琦;不当教养方式导致神经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张艳;北京首次公布幸福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晨霞;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金国;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志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凯;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5 王宁;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田振敏;白领青年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谭海燕;老年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8 赵秧;辽沈地区信众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倩;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董凤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5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43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