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宿舍内社会排斥对女大学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6:03

  本文关键词:宿舍内社会排斥对女大学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排斥是指个体在团体内表现不好或是自身存在一些不受欢迎的性格特点,从而不被团体所接纳。心理学界对于社会排斥的概念并没有清晰而统一的界定,因此根据不同的定义研究者们设计出了不同的社会排斥的实验范式。但是社会排斥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人类对于社会排斥带来的威胁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社会排斥究其根本又是有深层的进化意义的。 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人际关系简单明了,最主要的人际环境便是寝室与班级。而在高校分配宿舍一般都是基于学生入学所在的院系而进行的,也同时造成了同学即室友这一现象,而正是如此,宿舍成为了高校内最小的人际单位。 在一直以来对自尊的研究中,自尊总是作为自变量或是中介变量而出现。根据自尊的计量器理论认为,自尊是人类人际关系的监控器,是个体与社会及他人之间关系的主观度量,反映了个体是否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个体遭遇到社会排斥时,自尊便会发出信号,促使个体来采取某种行为去恢复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研究旨在研究宿舍内社会排斥情境下,探查个体的社交自尊与内隐自尊,然后对宿舍内排斥感进行团体辅导干预。由于宿舍内社会排斥情境的难控制性,本研究采用了情境想象法,同时选取社交自尊和内隐自尊作为因变量。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了采用情景想象法创造宿舍内社会排斥情境的有效性;研究一的目的在于验证在宿舍内社会排斥情境下,个体的社交自尊与内隐自尊是否有变化;研究二的目的是探究在遭受到宿舍内排斥时,个体对于人际关系重建是如何选择;研究三经过对于归属感的团体辅导训练,,被排斥个体的排斥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是否发生了变化。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通过录音创设的宿舍内社会排斥情境,能够有效的诱发个体的排斥感并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2)宿舍内社会排斥导致个体社交自尊及内隐自尊的降低。(3)在经历宿舍内社会排斥时,个体大部分倾向于选择与室友进行人际关系重建。(4)通过团体辅导降低被排斥个体的排斥感,提高社交自尊并且被排斥个体对自我的反应时以及他尊都有所提高,内隐自尊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宿舍内社会排斥 社交自尊 内隐自尊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文献综述9-16
  • 1.1 社会排斥的相关研究9-11
  • 1.2 社会排斥的性别差异11-12
  • 1.3 宿舍内社会排斥12-14
  • 1.4 社会排斥与自尊、内隐自尊14-16
  • 2 问题提出16-18
  • 2.1 问题提出16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7
  • 2.3 研究的创新之处17-18
  • 3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18-35
  • 3.1 预研究创设情境诱发宿舍内社会排斥感18-22
  • 3.1.1 研究目的18
  • 3.1.2 研究假设18
  • 3.1.3 研究方法18-19
  • 3.1.4 研究设计19
  • 3.1.5 研究程序19
  • 3.1.6 研究结果与分析19-21
  • 3.1.7 讨论21-22
  • 3.2 研究一:宿舍内社会排斥情境对女大学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的影响22-28
  • 3.2.1 研究目的22
  • 3.2.2 研究假设22
  • 3.2.3 研究方法22-23
  • 3.2.4 研究设计23
  • 3.2.5 研究程序23
  • 3.2.6 研究结果与分析23-25
  • 3.2.7 讨论25-28
  • 3.3 研究二:宿舍内不同社会情境对人际关系重建的影响28-30
  • 3.3.1 研究目的28
  • 3.3.2 研究假设28
  • 3.3.3 研究方法28
  • 3.3.4 研究结果与分析28-29
  • 3.3.5 讨论29-30
  • 3.4 研究三:团体辅导降低宿舍排斥感的干预研究30-35
  • 3.4.1 研究目的与意义30
  • 3.4.2 研究方法30-31
  • 3.4.3 研究程序31-32
  • 3.4.5 研究结果与分析32-33
  • 3.4.6 讨论33-35
  • 4 综合讨论与未来展望35-38
  • 5 总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霞;郭倩楠;;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状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4期

2 吴惠君;孙靓樱;张姝s

本文编号:254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54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