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十八大报告谈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又强调了这一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研究解决大学生所面临各种心理问题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日渐出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其学习和生活。因此,针对学生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必须加强高校心理疏导的研究,总结高校心理疏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和优化高校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地校园的生活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概述。在这一部分,首先对心理疏导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地界定,因为准确把握心理疏导的定义,是加强心理疏导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心理疏导的认知调节、心理支持和情绪宣泄三大功能。最后,总结了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对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消除现实困惑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首先肯定了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已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心理疏导有所充实、心理疏导机制相继建立、心理疏导队伍日趋完善和心理疏导方法逐步创新等方面。其次,分析了高校心理疏导方面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尚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心理疏导方法缺乏针对性等。 第三部分: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针对高校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本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推进大学生心理疏导内容科学化、健全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队伍的建设以及优化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通过完善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现状15-19
- 1.4 研究目的及方法19-21
- 1.5 创新点及不足21-23
- 第2章 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概述23-37
- 2.1 心理疏导的涵义23-26
- 2.2 心理疏导的功能26-30
- 2.2.1 认知调节功能27-28
- 2.2.2 心理支持功能28-29
- 2.2.3 情绪宣泄功能29-30
- 2.3 高校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性30-37
- 2.3.1 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0-32
- 2.3.2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32-33
- 2.3.3 有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33-34
- 2.3.4 有助于消除当代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困惑34-35
- 2.3.5 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35-37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37-51
- 3.1 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成效37-43
- 3.1.1 心理疏导内容有所增加37-39
- 3.1.2 心理疏导机制相继建立39-40
- 3.1.3 心理疏导队伍日趋完善40-42
- 3.1.4 心理疏导方法不断改进42-43
- 3.2 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43-51
- 3.2.1 心理疏导内容不够丰富43-45
- 3.2.2 心理疏导机制尚不健全45-47
- 3.2.3 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47-49
- 3.2.4 心理疏导方法缺乏针对性49-51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51-70
- 4.1 推进大学生心理疏导内容科学化51-56
- 4.1.1 心理疏导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51-53
- 4.1.2 促进心理疏导内容和现实结合53-55
- 4.1.3 实现心理疏导内容的多样化55-56
- 4.2 逐步健全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机制56-60
- 4.2.1 建构师生和谐交流机制56-57
- 4.2.2 建构学生有效参与机制57-58
- 4.2.3 建构大学生的舆情汇集反映研判机制58-59
- 4.2.4 建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机制59-60
- 4.3 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队伍建设60-65
- 4.3.1 要注重对心理疏导教师的人文关怀60-61
- 4.3.2 不断推进心理疏导队伍专业化发展61-63
- 4.3.3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疏导队伍63-65
- 4.4 优化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65-70
- 4.4.1 激励疏导法65-66
- 4.4.2 渗透疏导法66-67
- 4.4.3 体验疏导法67-68
- 4.4.4 互动疏导法68-70
- 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5
- 作者简介75-76
- 后记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拴莲;;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1期
2 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09期
3 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4期
4 管永红;;大学新生学习心理困扰的辅导与自我调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马凤娟;赵红霞;;教育的“双主体”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董素英;;突出以人为本 加强心理疏导 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程贵林;;大学生不良情绪及自我调适[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2期
8 李涛;王福刚;冯雷;李晓宁;刘莹;;对十七大报告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观点的认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2期
9 苏进昌;王君学;田荣彬;;思想工作的心理疏导艺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宁霞;;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安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5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