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 汤丰林;“第三思潮”的自我同一性教育述评——马斯洛思想研究之二[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彭永东;;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J];中学生百科;2002年09期
6 张鑫;李昌庆;傅金芝;;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应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8 李齐;薛继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分析和调整[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余祖伟;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理论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10 许渭生;;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的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树青;陈会昌;张光珍;;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全宏艳;叶茂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曾红;杨鑫辉;;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李大为;;文本解读中的人格转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卢谢峰;申继亮;;教师效能的评价结构及人格制约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测量与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事故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骆鹏程;李永鑫;;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文;男人格调衬衫[N];中国邮政报;2001年
2 剑胆;以人格的力量维护班子的团结[N];锦州日报;2007年
3 中共慈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黄生雄;要善于调动人格的积极性[N];湖南日报;2000年
4 袁克秀;嵇怀林:铁的人格带出的一支“铁军”[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5 毛立辉;衣风冠韵写意人格品性[N];中国服饰报;2007年
6 朱继红;保持人格与尊严[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柳燕;传播者人格的生命力[N];中华新闻报;2005年
8 兴化市茅山镇初级中学 陆曙方;新时期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赵晨滨;警惕年终心理失落症[N];健康时报;2005年
10 李世琦;作品和人格一样伟大[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2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郭冬梅;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汲新波;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肖显惠;徐志摩诗歌意象与人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瑜;走向生命自由的“散步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7 吴昊;中小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白浩;阉割与狂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海楠;职业培训学员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袁慧;论王朔小说的顽主型人格[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3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58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