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学生性格形成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6:13
本文关键词:一位农村学生性格形成的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正值农村深度发展变革之际,保持国家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广大农村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发展农村教育,以教育反哺农村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久之计,通过科技指导农业,提高生产力,是化解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若干年后,农村学生将成为建设农村的主力军,他们通过接受正规的教育逐步成长、成才,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然而,在撤校合并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很多农村学生在与城市学生共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内向性格倾向,这种普遍性群体性特征需得到重视。内向性格存在自卑、封闭、缺乏主见、团队精神较差、不愿与人交流等特点,都将影响农村学生的人生发展。本文将农村孩子的教育作为选题出发点,聚焦农村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以此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农村学生性格与学业的全面发展,共同营造全社会形成合力的良好社会氛围,给农村孩子提供一个性格塑造平台。全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手法,选取一位高中二年级在读的农村中学生小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她共同生活、访谈、察看日记等方式,了解其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并分析她每个成长时期的性格特征。接着,本文对小月内向性格形成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并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家庭应该为孩子成长创造平等交流的环境、进行正确的目标引导、掌握赞美批评的尺度,鼓励孩子勇于挑战自我;学校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加强心理疏导教育、安排更多减压途径;社会应建立关爱学生成长德育体系以及加速发展农村经济。本文结构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导论,简述本文问题提出缘由、研究意义、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状况;然后文中第一章节介绍了小月的基本情况、他人眼中的小月及笔者跟小月的亲密接触;第二章节集中描写了小月从童年开始到高中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故事,着重介绍了她不同学习时期的性格形成因素;第三章节从个人主观因素、家庭成长环境、校园学习文化、社会生活土壤方面剖析小月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第四章节分别从不同责任主体角度,如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还有政府,提出了有效塑造农村学生健康性格的对策;最后是全文结束语,总结了本文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农村学生 性格形成 叙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22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研究的意义10
- (三) 相关概念界定10-15
-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9
- (五) 研究设计19-20
- (六)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20-22
- 一、走近小月22-28
- (一) 故事梗概22-23
- 1. 乡情一览22
- 2. 述说小月22
- 3. 家庭窥视22-23
- (二) 他人眼中的小月23-24
- 1. 父母的评价23
- 2. 邻居好友的评价23-24
- (三) 亲密接触24-28
- 1. 初见小月24-25
- 2. 再次访谈25-28
- 二、小月的成长经历28-37
- (一) 爱哭闹的童年28
- (二) 初去上学的恐惧28-29
- (三) 懵懂的小学时代29-30
- (四) 初中:离家自主生活30-32
- (五) 县城:压抑的高中32-34
- (六) 奶奶的故事34-37
- 三、小月性格形成的原因透视37-44
- (一) 自我独立意识37-38
- (二) 家庭成长环境38-40
- (三) 校园学习文化40-42
- (四) 社会生活土壤42-44
- 四、农村学生性格形成之教育反思44-55
- (一) 学生要学会自我完善44-45
- (二) 构建良好家庭生态环境45-47
- (三) 创造公平的学校成长氛围47-49
- (四) 注意社会德育体系建设49-50
- (五) 政府加强教育机制干预50-52
- (六) 全面重视素质教育52-55
- 结束语55-56
- 注释56-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66-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g,
本文编号:26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6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