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B844.2;G64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
1.5.1 人际信任的定义
1.5.2 孤独的定义
2 文献述评
2.1 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2.1.1 国外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2.2 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相关评价
2.3.1 对国内外关于人际信任研究的评价
2.3.2 对国内外关于孤独感研究的评价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分析方法
3.3.2 问卷调查方法
3.3.3 访谈方法
3.3.4 比较分析方法
3.4 研究的实施程序
3.5 研究工具
3.5.1 正式调研问卷的发放
3.5.2 本研究有效样本人口统计学分析
3.6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方法
3.7 本研究的难点
3.8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9 本研究的可行性
4 《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编制
4.1 目的
4.2 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的编制
5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编制
5.1 目的
5.2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编制
6 预测
6.1 被试
6.2 实施方法与程序
6.3 统计处理
6.4 结果分析
6.4.1 大学生人际信任分量表测试结果
6.4.2 大学生孤独感分量表测试结果
7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状况及特点分析
7.1 被试
7.2 材料及程序
7.3 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现状
7.4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比较分
7.4.1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人际信任量表四个因素上现状的比较分析
7.4.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7.4.3 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7.4.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7.4.5 是否党员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7.5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7.5.1 大学生孤独
7.5.2 不同年级大学生孤独感特征比较
7.5.3 不同专业大学生孤独感特征比较
7.5.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孤独感特征比较
7.6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8 总讨论
8.1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问卷
8.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点
8.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
9 对策
10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10.1 研究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问题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2 周倩;姚志强;;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3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4 黄怡;;专家提醒:欲婚者三思而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5 郑信军;何佳娉;;诱发道德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6 古木头;; 谁来关心大学生的性需求[J];黄金时代;2002年03期
7 佚名;;招聘道具[J];黄金时代;2004年09期
8 黄怡;;高校校规面临考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9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10 陈鹏程;;杭州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J];中国就业;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晓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关系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伍业光;唐全胜;;父母养育方式对民族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作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3 邹兵;;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黄丽珊;;大学生对自杀问题的态度的调查与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姗姗;;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安全感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8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丽;文化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秀琴;长株潭地区大学生人际信任、人格“大五”因素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雪峰;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霞霞;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左恩玲;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淑芳;人际信任在大学生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中的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张娟;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许惠清;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2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3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