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1:21
本文关键词:家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Leo Kanner在1943年提出自闭症(autism)以来,自闭症的三大核心症状表现: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行为障碍已被广泛认可为诊断自闭症和评估自闭症治疗效果的指标。究其病因众说纷纭,其治疗也主要从症状着手,采用行为治疗、感觉统合治疗、听觉统合治疗、游戏治疗及兴起的艺术疗法。虽然种类增多,但仍未发现哪种疗法具有准确可靠的疗效。由此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自闭症,也让更多治疗者倾向于将多种疗法综合应用,以针对个案特点寻求最优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自闭症个案成年后往往自闭症症状依旧伴随,某些自闭症人群三大核心症状能够有所减轻,某些反而越发严重。若一个家庭有了自闭症成员后,往往致使家庭功能下降,家庭成员生活质量下降。既然无法从症状上有太大的变化,那我们至少要能让自闭症人群更好地生活,因而目前治疗更多地倾向于提升自闭症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自闭症人群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让整个家庭处于病态运转之中。随着二战后,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迅速发展,在家庭治疗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将家庭纳入治疗干预过程中将能提升问题儿童的功能,即不能单另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而应该将其融入到家庭系统中,运用家庭的力量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同时提升家庭功能。 为此本实验以提升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将普通自闭症教育机构的教育治疗作为基础,加之家庭治疗,以丰富家庭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并探讨针对自闭症儿童功能提升能广泛运用的有效家庭治疗方式,以提出治疗方案。 实验选取一名5岁儿童作为实验组,进行家庭治疗干预研究;五名3-7岁的自闭症儿童作为对照组,接受特殊教育机构的教育。实验前一周对六名儿童进行初测,然后对五名对照组自闭症儿童进行正常教育训练,训练内容为特殊教育机构自行制定,主要为集体课(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游戏、绘画、精细训练)和个别训练(语言、数学、精细、音乐)。课程安排每周均相同,个体训练时间相同。个案则在教育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八次家庭治疗,每次2小时左右,平均间隔一周。实验持续三个月,干预结束一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后测,以最终评估综合家庭治疗的干预效果与没有综合家庭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估两者间差异是否显著。在此量化的结果上,辅以家长评估和教师评估,以综合评估个案的干预效果。家长和教师评估主要从学习、人际交往、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进行。 个案的家长评估、教师评估得出,个案C在上课时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不干扰老师的课堂教学,即上课时不随便离开座位。并且C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自己吃饭,学会逛动物园(之前C对逛动物园没有任何兴趣)、逛超市。 结果:(1)控制组前测后测《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对比分析,除了在“健康/身体/行为”上,控制组被试呈现上升趋势外,其它都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社交”和“知觉/认识意识”上的下降趋势明显。(2)实验组前测后测《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对比分析,实验组在“讲话/语言/沟通”、“社交”上的下降趋势都很明显,但在“健康/身体/行为”上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总体上,是呈现下降趋势。(3)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对比分析,可发现“讲话/语言/沟通”上,实验组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在“社交”上实验组和控制组下降程度没有明显区别;“知觉/认知意识”上控制组有下降趋势,而实验组没有明显的下降;在“健康/身体/行为”上,两组都有上升趋势,而实验组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总之,通过家庭治疗,个案在生活和学习能力上有所提升,较对照组在《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上的得分下降更为明显。
【关键词】:自闭症 家庭治疗 个案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G7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研究背景10-12
- 1.1 问题提出10
- 1.2 研究意义10-12
- 1.2.1 实践意义:呈现扩大趋势的自闭症人群需要寻找有效的教育治疗策略10-11
- 1.2.2 理论意义:探讨联合家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11-12
- 2 文献综述12-26
- 2.1 概念界定12-13
- 2.2 自闭症的诊断13-16
- 2.2.1 APA的诊断标准13-15
- 2.2.2 自闭症的鉴别诊断15-16
- 2.3 自闭症的分类16-18
- 2.3.1 常见分类16-17
- 2.3.2 按严重程度划分17-18
- 2.4 自闭症的治疗现状18-25
- 2.4.1 自闭症的常用疗法18-20
- 2.4.2 家庭治疗20-21
- 2.4.3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治疗综述21-23
- 2.4.4 家庭治疗的理论模型23-25
- 2.5 现有研究的不足25-26
- 3 研究构想26-33
- 3.1 操作性定义26
- 3.2 研究设计26-31
- 3.2.1 研究目的26
- 3.2.2 研究思路26-27
- 3.2.3 研究方法27-28
- 3.2.4 研究内容28-30
- 3.2.5 数据分析30
- 3.2.6 方案设计(具体方案见附录)30-31
- 3.3 预期成果31-32
- 3.4 研究创新32
- 3.5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32-33
- 4 干预过程33-46
- 4.1 干预前准备33
- 4.1.1 寻找被试33
- 4.1.2 征询家长的同意33
- 4.1.3 干预场地以及时间的安排33
- 4.2 干预前的访谈与评估33-36
- 4.2.1 教师访谈33-34
- 4.2.2 家长访谈34-35
- 4.2.3 确定干预目标35-36
- 4.3 干预实施过程36-45
- 4.3.1 第一次治疗36-37
- 4.3.2 第二次咨询37-38
- 4.3.3 第三次咨询38-39
- 4.3.4 第四次咨询39-40
- 4.3.5 第五次咨询40-42
- 4.3.6 第六次咨询42
- 4.3.7 第七次咨询42-44
- 4.3.8 第八次咨询44-45
- 4.4 追踪评估阶段45-46
- 5 结果与分析46-48
- 5.1 访谈分析46-47
- 5.1.1 教师访谈46
- 5.1.2 家长访谈46-47
- 5.1.3 综合分析47
- 5.2 问卷测试结果分析47-48
- 6 综合讨论48-52
- 6.1 总讨论48-49
- 6.2 研究的创新49-50
- 6.3 本研究的不足50
- 6.4 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建议50-52
- 7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71
- 后记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冀永娟;贺莉娜;吴媛;傅平;匡桂芳;周长虹;;孤独症儿童临床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2期
2 张稚;陈曦;;自闭症家庭实证分析[J];中国残疾人;2011年04期
3 路平;;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治疗[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2期
4 孙彩虹;王佳;孙礼;夏薇;梁爽;武丽杰;;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5 陈莲俊;;自闭症诊断与服务的发展趋向——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草案评介与预测[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6 杨晓玲,黄悦勤,贾美香,陈寿康;孤独症行为量表试测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6期
7 章丽丽;窦红波;张枫;薛松;马晓健;王兆霞;杨洁;;辅助家庭治疗孤独症患儿疗效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家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1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