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1-08-11 11:22
  传统教学受到西方二元论影响,教育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轻视身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这种“身心分离”的教育环境之下,教育逐渐步入一种“机械化”的状态。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在认知心理学中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探究为基础的科学学科,更应注重实践过程,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至物理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能通过自身身体的感知增强他们对该学科内容的理解。本论文在全面概述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下物理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即,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某中学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发现物理教学与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该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平行班,两个班为实验班级两个班为对照班级,分别采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课程和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班教学,之后对四个班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期末考试成绩上有着较显著的差异,并且实验班级的学生在后期的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综上,基于具身认...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摩擦力,压力,教师,滑动摩擦力


第三章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33图3-2摩擦力大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间大小关系进行探究,要求学生亲手实验(如图3-2所示)自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负责答疑和引导。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结论进行分享、探讨,最后教师加以总结,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数据表格大致如下:表3-1摩擦力大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压力N弹簧示数TT/N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并进行数据记录,通过数据分析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具身设计思路】:从具身学习中的具身角度与物理实验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实验手段来探索物质规律并学会对以探索出的结果加以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思考、总结这个过程让大脑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的深刻。概念的梳理:(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2)产生条件(3)大小(4)方向(5)作用效果第二课时——静摩擦力课程导入: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滑动摩擦力的相关概念,随后进入一个小的游戏,

实验图,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请同学拿出两本有一定厚度的书,尝试着将书本翻开一页一页的叠加起来,一开始先叠加几页,慢慢增大叠加的页数。提问:当叠加的页数到达多少页的时候就无法将两本书分开了?是什么力量导致书本无法分开?教师根据这个实验引出静摩擦力概念。【具身设计思路】:将生活中的现象引进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达到一种具身的体验效果,并且将原本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具体化,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合作探究: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让学生分组参与“一根筷子提米”的实验,材料为一个纸杯,大米,筷子,请学生亲手尝试:能否用一根筷子提起装满大米的纸杯?试验后请大家互相分享为了使之成功大家都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在哪些力的产生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结合以上两个小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1)活动“用摩擦平衡长直尺实验”,两只手指放在直尺的两端为起始位置,开始沿水平方向向中间移动,直到移动至直尺中间。实验过程中发现,两只手指无法同时移动,在交替滑行中,直尺受到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在不停转换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直尺滑行过程中的特点。(2)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图3-3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表3-2拉力大小T物体状态利用如图3-3的实验装置,教师引导每位学生完成该实验并得出静摩擦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以及最大静摩擦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记录在表3-2内,观察数据并得出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 张伯邑,陈焱.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8)
[2]具身认知理论下的物理概念教学——以“动能、势能、机械能”为例[J]. 叶玲.  物理教师. 2018(03)
[3]身体与认知表征:见解与分歧[J]. 叶浩生,麻彦坤,杨文登.  心理学报. 2018(04)
[4]物理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设置——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课为例[J]. 施坚.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8(02)
[5]具身认知运动的批判性审思与清理[J]. 陈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威廉·詹姆斯与具身认知心理学[J]. 董晶晶,姚本先.  心理学探新. 2017(03)
[7]有关具身认知的三种理论模型[J]. 郑皓元,叶浩生,苏得权.  心理学探新. 2017(03)
[8]从无身走向有身:具身学习探析[J]. 杨子舟,史雪琳,荀关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5)
[9]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J]. 陆虹.  科普童话. 2016(42)
[10]浅谈物理教学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应用与发展[J]. 丁俊兰.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08)

博士论文
[1]从离身心智到具身心智: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困境与转向[D]. 张博.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方式变革理论探讨[D]. 杨丹滋.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具身认知理论下小学科学中物质科学教学策略[D]. 杨红.苏州大学 2018
[3]基于具身认知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 王梦涵.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初中物理课堂的研究[D]. 陆虹.苏州大学 2016
[5]具身认知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杨鹏.苏州大学 2016
[6]基于具身认知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D]. 潘彦君.江西师范大学 2015
[7]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D]. 廖惠祥.广西师范大学 2015
[8]具身认知理论的思考[D]. 薛灿灿.南京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36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36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