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吉林省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03:16
  自从“胜任力”在1973年被McClelland等人提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们也开始对胜任力概念作了各自的诠释。本文将胜任力定义为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将某一工作的优秀表现者和非优秀者作以区分,包括个人动机、人生态度、某方面的知识、行为技能或价值观等,这些个体特征往往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认知或测量。随着胜任力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在一些企业和机构对胜任力进行长期的模拟、实证和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胜任力在教师领域的研究也纷纷呈现,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初高中和大学的教师们,对于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限制在城市小学教师的研究,以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的还很少,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了核检表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选取了吉林省榆树市和德惠市的四所农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核检表,并根据校长提名的方式选取了7名优秀农村小学教师和7名普通农村小学教师做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的编码分析,找出不同水平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胜任力上的差异特征,最终建立胜任力模型。经过分析,本文所构建的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划分为五个维度,不仅涵盖了职业知识、...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研究目的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胜任力相关研究
        1. 胜任力的提出和发展
        2. 胜任力的定义
        3. 胜任力模型
        4. 胜任力模型建构的步骤
        5. 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方法
    (二) 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1. 国外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2. 国内有关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三) 农村教师胜任力、素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四)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基础
        1. 人---职匹配理论
        2. 人的差异理论
        3. 人的素质稳定性
        4. 人的素质的可知可测性
        5. 特质理论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过程
五、 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建立
    (一) 用核检表收集农村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条目
        1. 农村小学教师核检表的编制和试发放
        2. 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核检表的正式发放
    (二) 《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词典》的编制
    (三) 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1. 试访谈和试编码
        2. 选取访谈对象,进行正式访谈
        3. 分析访谈结果,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六、 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分析
    (一) 职业知识
    (二) 职业技能
    (三) 自我教育
    (四) 态度与品德
    (五) 个人特质
七、 农村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和意义
八、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397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97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