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动力学视野下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1-09-16 18:18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文学家,他虽一生致力于从政治军,但却在诗文创作方面著述颇丰,是晚清古文一大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其留下的日记、家书和诗文等著述中,有大量篇幅谈到自己读书和学习写作的心得,以及教育兄弟和子女读书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见解深刻,在某些方面还颇有超越前人的创见,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当代“言语动力学”的视角入手,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前沿理论,尤其是“生命动力语文学”理论进行观照,运用查阅文献、知人论世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言语动力、主体建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和整理,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本主义”内涵,力求全面客观地阐述和评价其语文教育思想,并希望有益于当代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本文认为,曾国藩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以“言语动力学”为基础的,它提倡学习者树立远大的语文学习目的观,重视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学习者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后才是如何选择适当学习的方法。这些主张,今天仍然是许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竭力秉持...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言语动力论
第一节 应试谋生——生存性动机
第二节 经世致用——社会性动机
第三节 变化气质——精神性动机
第四节 本章启示——多维动机与注重精神
第二章 主体建构论
第一节 先德后文——主体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 倔强坚忍——主体的意志品质
第三节 居敬主静——主体的心理准备
第四节 与之俱化——环境对主体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启示——主观努力与环境影响
第三章 阅读方法论
第一节 每日有常——读书习惯的养成
第二节 广博专精——读书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涵泳体察——领悟文意的门道
第四节 高诵密吟——习得语感的途径
第五节 本章启示——习惯养成与语感习得
第四章 写作方法论
第一节 气盛雄奇——文章风格论
第二节 重道崇文——文道关系论
第三节 摹仿常作——写作实践论
第四节 珠圆玉润——写作技巧论
第五节 本章启示——讲究气势与注重摹仿
结束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曾国藩家书》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J]. 张雯莉.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2]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 陆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2(04)
[3]曾国藩读写学习观及其当代价值[J]. 刘艳琴,赵年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04)
[4]从家书中观曾国藩治学之道[J]. 钟鸿春.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6)
[5]谈《曾国藩家书》中子女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J]. 江颖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浅析《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教育思想的异同[J]. 林凤. 现代教育科学. 2011(08)
[7]简论曾国藩文化思想的渊源[J]. 孙涛,姚志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8]曾国藩阅读行为研究[J]. 郭平兴,董恩林. 出版科学. 2011(01)
[9]试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 徐德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 张茜. 文史博览(理论). 2007(11)
博士论文
[1]曾国藩理学思想研究[D]. 徐雷.湖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 李小杰.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曾国藩写作教育思想研究[D]. 沈妍.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 李璐.湘潭大学 2010
[4]《曾国藩家书》主体思想研究[D]. 徐德勇.青岛大学 2009
[5]《曾国藩家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启示[D]. 夏婷.华中师范大学 2009
[6]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D]. 汪磊.安徽师范大学 2007
[7]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D]. 胡影怡.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7059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言语动力论
第一节 应试谋生——生存性动机
第二节 经世致用——社会性动机
第三节 变化气质——精神性动机
第四节 本章启示——多维动机与注重精神
第二章 主体建构论
第一节 先德后文——主体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 倔强坚忍——主体的意志品质
第三节 居敬主静——主体的心理准备
第四节 与之俱化——环境对主体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启示——主观努力与环境影响
第三章 阅读方法论
第一节 每日有常——读书习惯的养成
第二节 广博专精——读书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涵泳体察——领悟文意的门道
第四节 高诵密吟——习得语感的途径
第五节 本章启示——习惯养成与语感习得
第四章 写作方法论
第一节 气盛雄奇——文章风格论
第二节 重道崇文——文道关系论
第三节 摹仿常作——写作实践论
第四节 珠圆玉润——写作技巧论
第五节 本章启示——讲究气势与注重摹仿
结束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曾国藩家书》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J]. 张雯莉.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2]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 陆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2(04)
[3]曾国藩读写学习观及其当代价值[J]. 刘艳琴,赵年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04)
[4]从家书中观曾国藩治学之道[J]. 钟鸿春.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6)
[5]谈《曾国藩家书》中子女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J]. 江颖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浅析《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教育思想的异同[J]. 林凤. 现代教育科学. 2011(08)
[7]简论曾国藩文化思想的渊源[J]. 孙涛,姚志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8]曾国藩阅读行为研究[J]. 郭平兴,董恩林. 出版科学. 2011(01)
[9]试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 徐德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 张茜. 文史博览(理论). 2007(11)
博士论文
[1]曾国藩理学思想研究[D]. 徐雷.湖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 李小杰.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曾国藩写作教育思想研究[D]. 沈妍.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 李璐.湘潭大学 2010
[4]《曾国藩家书》主体思想研究[D]. 徐德勇.青岛大学 2009
[5]《曾国藩家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启示[D]. 夏婷.华中师范大学 2009
[6]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D]. 汪磊.安徽师范大学 2007
[7]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D]. 胡影怡.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7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9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