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特点及面孔情绪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8:12
本文关键词: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特点及面孔情绪识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一致感是个体总体上所感受到的一种普遍、持久且动态的自信倾向,是缓冲生活压力和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变量,包含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三个维度。有研究者以问卷调查法,对心理一致感和消极情绪的关系予以关注过。本研究以普通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方法,对心理一致感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关系进行全面探讨,动态性关注从诱发到恢复的整个情绪变化过程。同时,为进一步探明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知觉机制,从面孔情绪着眼,对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面部表情识别特点进行了讨论。本研究的两个部分为: 研究一,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九洞仪”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及恢复特点。结果显示:(1)压力情境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2)压力任务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恢复量上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3)压力任务前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消极情绪诱发量显著高于恢复量。研究结果提示:心理一致感在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中可能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研究二,采用信号检测论范式,将愉快表情较多的面孔设为信号,将悲伤表情较多的面孔设为噪音,以57名普通大学生为实验被试,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知觉偏向和情绪感受性特点。采用3(愉快面孔先定概率:0.2/0.5/0.8)×2(心理一致感水平:高/低)两因素的混合设计,其中先定概率为被试内因素。结果显示:(1)压力情境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更多将中性面孔归类为积极。(2)不同的先定概率影响个体面孔情绪的知觉偏向,但对面孔情绪的感受性不存在明显的影响。0.2先定概率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愉快面孔的知觉偏向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0.5和0.8先定概率下的差异不显著。在愉快面孔的感受性上,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下的积极情绪体验较多,在压力下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2)高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调整较快,心理康复力较强。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受消极情绪影响较大,且恢复较困难。 (3)压力情境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更多将中性面孔归类为积极。 (4)先定概率较低情况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对愉快表情面孔的知觉更积极。无论先定概率高低,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愉快表情面孔的感受性上没有差别。
【关键词】:心理一致感 情绪反应 面孔情绪 反应偏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13
- 1.1 压力与应对概述9
- 1.2 心理一致感概述9-10
- 1.3 心理一致感与情绪反应10-11
- 1.4 面孔情绪概述11-13
- 2 引言13-14
- 2.1 问题提出13
- 2.2 研究意义13-14
- 2.2.1 理论意义13
- 2.2.2 实践意义13-14
- 3 研究一: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特点研究14-22
- 3.1 研究目的14
- 3.2 研究方法14-16
- 3.2.1 被试14
- 3.2.2 材料14-15
- 3.2.3 实验程序15-16
- 3.3 结果分析16-19
- 3.3.1 实验设置的有效性检验16-17
- 3.3.2 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比较17-18
- 3.3.3 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后的情绪恢复比较18
- 3.3.4 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下的情绪变化趋势比较18-19
- 3.4 讨论19-22
- 4 研究二: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面孔情绪识别特点研究22-29
- 4.1 研究目的22
- 4.2 研究方法22-24
- 4.2.1 被试22
- 4.2.2 材料22
- 4.2.3 实验程序22-24
- 4.3 结果分析24-26
- 4.3.1 数据预处理24-25
- 4.3.2 中性情绪面孔的识别特点25
- 4.3.3 面孔情绪的知觉偏向和敏感性估计25-26
- 4.3.4 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面孔情绪的知觉偏向和敏感性差异26
- 4.4 讨论26-29
- 5 总讨论29-30
- 6 总结及改进30-31
- 6.1 本研究的结论30
- 6.2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改进的方向30-31
- 参考文献31-35
- 附录35-38
- 致谢38-39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跃萍,马剑虹,李韬;心理一致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2 刘俊升;周颖;包蕾萍;桑标;;青少年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3 周颖;李滢;刘俊升;;心理一致感在青少年压力应对中的中介效应检验[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4 黄丽凤;邵志芳;孟徐虹;徐梦楠;张蕾;;诱导情绪影响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偏向[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5 包蕾萍,刘俊升;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中文版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6 周厚余;郑全全;;心理一致感的潜结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7 张佳佳;李敏;彭李;韩爱华;廖文君;;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朱昭红;白学军;郝立峰;王勇慧;严芳;汪萍;;d2注意力测验和DSM-IV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指标之间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洋;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初中生对压力的认知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特点及面孔情绪识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4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