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0:39
  2011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知中对该门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至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表现出安排学时少、教学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过于知识化等现象,因此,教学效果评估作为一种反馈机制,通过检验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引起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同时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基于此提出对于该课程效果评估的研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以及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差异,本研究采用量化测验方法,共随机选取某校大一年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及新闻学专业的共138名学生,三个班分别接受人本课程教育、传统课程教育及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同时选取自尊自信量表、人际关系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班级凝聚力量表,在上课前后分别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发现: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信、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和班级凝聚力。2、采取人本教学方式的课程教育...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相关概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二)课程评价
    四、研究综述
        (一)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二)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研究
        (三)国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四)课程评价的研究
    五、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一)自尊自信
        (二)人际交往
        (三)情绪调节
        (四)社会支持
        (五)班级凝聚力
    二、研究设计
        (一)传统教学方式
        (二)人本教学方式
    三、研究对象
        (一)实验班
        (二)对照班
    四、研究工具
        (一)自尊自信量表
        (二)人际关系量表
        (三)情绪调节量表
        (四)社会支持量表
        (五)班级凝聚力量表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研究
    一、大学生自尊自信水平研究
        (一)大学生自尊自信测验结果
        (二)质性访谈——自尊自信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测验结果
        (二)质性访谈——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一)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测验结果
        (二)质性访谈——情绪调节
    四、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
        (一)大学生社会支持测试结果
        (二)质性访谈——社会支持
    五、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水平
        (一)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测验结果
        (二)质性访谈——班级凝聚力
    六、结论
    七、小结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讨论
    一、大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状态的原因
    二、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原因
    三、大学生增加情绪调节能力的原因
    四、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感的原因
    五、大学生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原因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策与建议
    一、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
    四、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419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419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