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
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李玉纯
【摘要】: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介无孔不入,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紧密相连,并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影响。媒介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及使用能力、判断以及认知能力,即媒介素养,正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作为有别于一般受众、身负教育重任的高校教师,既是学术精英,也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引路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意见领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不但影响着他们将媒介素养融入教学的程度,而且也影响着他们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来说,能否从容面对各种媒介信息,并更好地利用它们为自己的ca88亚洲城、学习生活服务,特别是帮助广大大学生正确地辨别各种媒介信息,以及加强对大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享用大众媒介所带来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加强这种媒介素养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媒介批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提升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试图通过详实的数据来了解他们的媒介接触与选择能力、媒介认知与理解能力、媒介质疑与批判能力、媒介运用与媒介内容创作能力,以及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和教育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电子科技大学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从教师媒介素养水平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自身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的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电子科技大学教师的媒介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媒介在其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媒介接触种类和媒介接触内容广泛,对媒介经济属性、功能等有一定的认识,具有运用媒介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对所搜集的媒介信息资源的运用能力。但教师们在媒介使用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偏好使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对媒介文化、媒介建构缺乏质疑和批判能力;较少参与媒介互动、媒介内容创作能力也较为薄弱。同时,教师们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但媒介素养教育能力薄弱。由此可见,我们非常有必要联合各种力量加强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即在学校主导下,加强教师媒介素养的培训;加强媒介素养专家队伍的培养;增强教师提升媒介素养的自觉性,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从氛围、政策、平台等方面为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1;G2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建武;;教师媒体道德形象的影响及原因、对策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胡翼青;;试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的建构[J];国际新闻界;2006年08期
3 毕玉;;境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新闻界;2008年01期
4 刘一夫;戴小巍;;浅析受众对媒介内容的协商性解读——以“5·12”灾难的传播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熊澄宇;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张莹;;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及建设[J];青年记者;2008年14期
7 张冠文;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构成与范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8 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10 张开,石丹;提高媒介传播效果途径新探——媒介素养教育与传播效果的关系[J];现代传播;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凌翀;;西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媒介素养教育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吴义周;;对“媒介审判”的再“审判”[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骥;;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及创意方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3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余琼;刘柳;;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从港府与媒体的关系中得到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颖;;初探新形势下办好中小型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魏玉山;;国外新闻出版国家监管体制[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陈曼;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胡洁雅;耐克品牌文化传播模式探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羽;报刊批评与媒介素养教育[J];报刊之友;2000年06期
2 马秋枫;关于跨世纪新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传播;2000年02期
3 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下)─—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年03期
4 贺建平;新闻文本的多义性解读[J];当代传播;2004年02期
5 姚君喜;;新闻媒介与社会话语生产[J];当代传播;2008年02期
6 乐利文,罗蕾蕾;从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分析当代美国的国际宣传体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张冠文 ,于健;浅论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3期
8 孙卫国;祝智庭;;媒体素养教育:现代教育新理念——国内外媒体素养教育概览[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年04期
10 李琨;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道格拉斯·凯尔纳;杰夫·谢尔;刘晶晶;王莹;;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1期
2 陈梅芬;范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2007年24期
3 桂琳;;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辨析[J];中国ca88亚洲城;2007年24期
4 陈一;;从高歌猛进到理性反思——近年国内媒介素养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8年08期
5 魏南江;孔祥静;唐承群;;中小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现状的调查——以江苏省17所中小学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4期
6 李天姣;;对几所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1期
7 江宇;;媒介素养家庭培育对策刍议[J];新闻知识;2009年11期
8 米丽娟;;媒介素养科学内涵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李晓彩;王宪政;何石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邯郸市三所高校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晓阳;张玲潇;刘宝成;;唐山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郭丽华;;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凯丽·巴查尔格特;;媒介素养与媒介[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路鹏程;骆杲;王敏晨;付三军;;我国中部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比较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红安县两地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7 单晓红;;城市女性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以昆明市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李德刚;;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周葆华;;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村;白悦;;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启示与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大勇;[N];吉林日报;2010年
2 75100部队政治部 马必强;[N];解放军报;2011年
3 郑福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陈睿姣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博导 江作苏;[N];光明日报;2013年
6 周宗顺;[N];解放军报;2013年
7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蒋小平;[N];检察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侯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张 楠;[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骆敏 徐小立;[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2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晨霞;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媒介素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姚磊磊;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乔;山东民营企业家媒介素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赵丽;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明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仇丽媛;全球化时代记者的媒介素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宋萍;基于政治参与的私营企业主媒介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聪;媒介素养理论溯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鲁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赵越慧;高校媒介素养通识教育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5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