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优创教学情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郑荣花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写作必须先有表达的动机,老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在习作要求与学生内心之间架设桥梁,把抽象的写作要求化为可感知的形象,给学生营造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童趣十足、宽松自由的习作环境,学生的情感处于“愤悱”状态,不吐不快,这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 利用课件呈现逼真的生活画面,激荡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动而辞发”。
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感官刺激信息。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空间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把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我曾有幸参加了漳浦县举行的“话题作文指导课观摩”活动,,有幸聆听了由漳浦县绥西小学的何小虾老师执教的《保护环境》,她就十分成功地利用了课件描声摹形的特点,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她先是为学生展现了一组美丽的大自然图片:明净澄澈的晴空、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欢快流淌的山泉、纵情驰骋的马儿、自由撒欢的狗儿,姹紫嫣红、蜂忙蝶舞的鲜花丛;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大森林••••••一幅幅的美丽图片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哇,太美了!”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学生的情感大门被打开:“我多想当一位诗人来吟咏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美丽可爱的大自然”,“我多想当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些五彩缤纷的世界”••••••,而后,何老师又把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快餐盒漂浮堵塞河道;垃圾堆积如山;洪水泛滥、山体滑坡 、龙卷风••••••“咦,太可怕了!”的惊叹声又随着每一组画面的展开充满了整间教室。此时,学生的“我要保护环境”的情感已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学生的情感就如决堤的大坝之水汹涌而来,“我想写一首诗悼念无辜死去的鱼儿”,“我想写一篇文章告诫那些无知破坏地球的人们”••••••孩子们心中激情飞跃,胸中文思喷涌,笔下一气呵成,有的用鱼儿的口气以《家》为题倾吐了动物渴求美丽家园的心声;有的如实记下学习的过程借以反映师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心愿;有的以书信的形式呼吁地球居民保护环境••••••每个学生在课件呈现的逼真的生活画面下情感激荡,很快找到写作的素材,而且写作的角度、表达的形式个性十足、丰富多样。这就是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它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 创设动态体验,快快乐乐活动表演,使学生能“有米炊为巧妇”。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较小,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目标因地制宜,
学生创设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然后写出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先游戏后作文”就是体验作文当中教师最常采用的,它由于能愉悦儿童的心灵,并为儿童提供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而倍受师生们的青睐。如我上《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我就先组织学生们玩新鲜的游戏“斗牛”。学生生性好玩好动,一听说玩游戏,马上兴致勃发,很快就进入了游戏角色:选手两头相抵,臂膀拉着臂膀,上撺下跳,左抵右档,一边竭力保护着自己背后的纸条,一边又竭力想串到对方背后读出对方背后的词卡,那神情是那么紧张专注••••••游戏过后,学生纷纷写出具有自己内心感受的作文,有的写自己身为选手如何巧妙勇敢地制服对手读出对手背后的词卡;有的写自己身为观众是如何为己方的选手呐喊加油,紧张担心••••••这样,就帮学生突破了“没有写作内容”的难关。
近几日在观阅优秀教学录像时,名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爱鸟》一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深切的启迪。于老师利用课件、表演创设了一段让学生“乐写、会写”的作文情境。他先用一段美妙的音乐《百鸟朝凤》为学生展现了鸟儿纷飞、群鸟争鸣的画面,就在大家沉浸在美丽的遐想中时,于老师扮成了一个老猎人,头戴小帽,手端“猎枪“蹑手蹑脚地出来了:“哇!好多鸟哟!啧啧,这只画眉鸟,又大又肥••••••”他的表演投入逼真,有些学生竟紧张地指着他喝道:“放下猎枪!”于老师顺水推舟说:“可是,要使猎人放下手中的猎枪,要有足够的理由才行呀!”于是,学生纷纷“中套”,很积极很主动地分小组研究于老师事前准备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对策”。于老师为学生创设了相对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不再与生活脱离,在富有情趣的课堂上,孩子们也显得特别积极主动,一句句,一段段爱鸟、护鸟的感言充满真情,感人肺腑。
小学生活泼好动,把活动、表演引进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方位去调动学生的感官观察,形成了鲜活的习作素材,学生作文表达时便会言之有物,动之有情,下笔如有神。
三、 用语言描述,以情动情,引发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
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因此,习作教学中,必须关注了儿童写作的心理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诱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激活了储存于学生大脑中的有关类似信息,这样学生将能用自己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个性的语言去真切地感受、体悟生活。如我上第九册第七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______》时,我自己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追述自己小时候如何在旱冰场上克服摔跤、受嘲的困难最终学会溜冰的经历,由于自己情感态度的投入,学生听得心驰神往,被我所描述的故事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在我的情绪感染带动下,学生也能纷纷主动积极地向同学们倾吐自己的“酸甜苦辣学艺记”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有丰富的童年生活,观察了许多事物,经历了许多事情,产生过许多感情。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架设好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提供机会,给予学生信息刺激,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积极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习作环境,深入到学生思想与情感中,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态,让童心自由驰骋,让童言自由挥洒,让童趣溢满课堂,让个性自由张扬。
本文编号:18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