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6-02-18 10:11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张礼迅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美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美术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的同时,教育理念也给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义,使它由主导、统率的层面转向引导、辅助的层面,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示范,会给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示范的魅力之一:学习的向导。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时,往往会出现“无头苍蝇”或“钻牛角尖”的现象,学习起来既费时又费力。这时只需要教师轻微的点拨,学生便能自如地根据教师的指导,找到学习的窍门。例如在学习工艺课《对称形纹样》一课时,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步骤画出对称形的纹样,但在撕纸的时候却把图形撕坏了。这时教师如果做一次示范,将左右手两指捏紧纸并且挨在一起,做出撕纸的手法,接着演示沿图形边线慢慢地撕纸的方法,然后让一名学生不按老师的手法做,比较一下效果。这种言传身教无须过于强化,教师简单的示范,使学生领悟到学习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时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融入自己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示范的魅力之二:情绪的感染。客观存在的知识具有可传性,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将知识加以类化,通过学生的认识、分析、解决和创造形成智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的示范作品,不但可以概括教学内容,还可以在主题、色彩、构图等方面更高层次对学生加以要求。我在教美术《淅沥的小雨》时,先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雨,雨中人和自然界的变化,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沙沙”的雨声,出示范作品《下雨了》。范画的出示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愉快地进行创作。

示范的魅力之三:个性的张扬。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共性与个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运用示范的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个性的发展。运用示范一是教师用自己的风格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示范的过程虽强调了个性的发展,但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去摹仿。运用示范还要收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作品向学生展示,如简笔范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水彩画、中国画、油画等,欣赏不同名家大师的风格,如沈周的“西山观雨图”、“雨意图”,徐悲鸿的“漓江春雨”,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个性的张扬。



本文编号:18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