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课程观刍议
[Abstract]:Wu Ru-lun, an ancient writer and educationalist, began to "open his eyes to the world" in 1866.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e gradually formed his curriculum 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open up the atmosphere. So that the modern Chinese curriculum rushed out of Western-style "Western language", "Western Art" education behind bars, leaping to the "western politics" education field. Wu Ru-lun 's view of curriculum played a role of "creating hazel and making a rough, leading the way" to the modern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孙玉敏;王先谦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肖立斌;;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与“义”的对立统一[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4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5 李金荣;“公共图书馆精神”及“图书馆价值观”讨论之阅读札记[J];图书馆;2005年05期
6 齐延平;论中国人权精神的建设[J];文史哲;2005年03期
7 肖立斌;;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与“义”的对立统一[J];学术论坛;2006年01期
8 郑大华,哈艳;论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和政治取向及其疏离——以《欧游心影录》为中心的分析[J];中州学刊;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汤仁泽;;关于清代今文经学[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肖佩华;市井意识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D];河南大学;2006年
7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宋庆宝;拜伦在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符静;论罗泽南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3 刘力波;论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构先进文化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洁;鲁迅的生命体验和“人学”观念的现代转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江辉;论章太炎的汉晋学术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邵冬梅;从政论时代看中国政论传统[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黄勇军;外在断裂与内在延续[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吴进;维新派心力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小媛;论严复的自由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邵仲武;吴昌硕引书入画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皖辉;桐城中学创办人吴汝纶[J];安徽教育;1980年11期
2 金立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上海大学的功绩、性质和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昭;我院智力研究组与四校协作探索学生智力发展规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严慈庆;美国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及其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5 陈日曜;“机制”专业培养目标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6 王宏元 ,王木廷;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7 陈福康;关于弘文学院的一点材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朱威烈;;开罗大学[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0年01期
9 郑昌淦;;在党的领导下搞好文科教学[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10 张克瑶;;办好农中,为农业现代化服务[J];人民教育;198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尔寿;;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韩玉芳;;关于盲人按摩教育事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夏治平;;对培养针灸人才的管见[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雷玉双;;打字课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周玲;刘佛军;;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施光亨;李明;;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7 李杨;;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的性质与课程设置[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9 刘英林;郭树军;;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的新进展——兼论HSK考试质量的三环控制[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10 王振刚;;面向新世纪 开创测绘仪器发展的新纪元[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晓梅;大学生缺课为哪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孙红;天津职技师院请专家会诊“汽修课”[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4 毛江波;高等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N];贵州日报;2000年
5 ;教育:独特的市场[N];计算机世界;2000年
6 记者 李斌;中科院全力培育英才[N];人民日报;2000年
7 柳绪燕;荷兰高等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美日俄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动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王文;美容业呼唤高级人才[N];市场报;2000年
10 田望生;严复、林纾与桐城派[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nI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9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坚;泰国法政大学汉语专业汉语课程设置评介[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李荣;我国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谢遂联;范当世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宋君锋;交互阅读理论与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韩维群;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贾冰;论科技史教育在高校历史教育中的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于青;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和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61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6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