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教育与幸福问题研究综述
[Abstract]: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happiness is the same premise to realize happiness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happiness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happiness needs improvement in methods, innovation in visual angle, and structural element analysis to strengthen happiness from a systematic point of view.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铁芳;;当代教育的形上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易凌云;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3 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4 孔维民;;关注个体幸福,重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5 张忠仁;;幸福教育的目标:内在尺度对外在境遇的超越[J];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6 熊华生;;童年消逝与教育责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7 林剑;幸福论七题——兼与罗敏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亮;新世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2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沈晓;曾文涛;叶怀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戴艳军,孙卓华,黄秀珍;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时代特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吴杨;树立与知识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本科教育观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施祖美;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思考[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李秋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朱传方,汪焱钢,覃章兰;参加科技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J];化学教育;2002年10期
9 曾秀兰;;以人为本视野中高校德育的困境与超越[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耿新建;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宏大;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祖红;邓小平德育理论及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樊亚奎;论教育的幸福维度[D];河南大学;2003年
6 张玉霞;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延边大学;2003年
7 孙慧;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及其自我调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晶;论走向生命体验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9 陈彩燕;关于整合课程知识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红梅;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均平;大学师德建设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桂云;美国教育与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质[J];阴山学刊;2003年01期
2 赵修渝,陈杰;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教育相对过剩[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3 易森林;;从比较的观点分析教师专业化在我国的障碍[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1期
4 朱旭东;;试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无边界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5 唐晓萍;略论中国教育管理观的历史演变[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胡相峰;中国古代师道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孙敬水;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教育与经济;2001年02期
8 胡卫清;论近代教会学校的宗教教育[J];学术研究;2001年07期
9 吴建华,潘毅文;日本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考察[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胡卫清;论近代来华传教士的通识教育思想[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田丽娟;;70-90年代末中(国)印(度)教育投资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饶武;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树船;中美两国学校德育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郝倩怡;中法两国青少年公民教育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欣欣;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韶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高玉英;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庆丽;中印农村女童教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巍;当代中日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61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6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