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9-01-27 21:21
【摘要】:文中主张大众传媒与社会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具有普遍功能和作用,进而揭示了大众传媒作为"教育者"的必然性,在阐述大众传媒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加紧中,体现出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并提出了发挥大众传媒在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Abstract]:The paper argues that mass media has an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education, and that mass media has universal function and function in social education today, which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mass media as "educator". In the course of expounding the area of mass media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hows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mass media in soci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exerting the function of mass media in soc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通化电视台社教中心;
【分类号】:G206.3;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进;观察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观念行为的重构[J];传媒观察;2005年01期

2 鲁红艳;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车美平;双刃剑效应:当代大众传媒的两难选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甄伟锋;韩晓燕;;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福刚;杨志惠;;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管宁;福建省传媒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11期

3 张曰富;;浅析毕业班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年16期

4 薛俊生;王旭;;吉林省大众传媒业发展问题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管宁;当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艺[J];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6 陶梅;段鑫星;;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年03期

7 徐福刚;杨志惠;;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徐福刚;杨志惠;;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徐福刚;杨志惠;;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三江学院学报;2008年Z2期

10 徐福刚;杨志惠;孔洁;;虚拟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斌;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钢;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的舆论引导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胡霁;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的跨媒体传播[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艳艳;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对文学及其审美倾向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秀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章建;论传媒对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靳珠;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钟媛媛;传媒伦理责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洪燕燕;江西省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媒介体育信息接收情况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震虹;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龚蕾;来自校园网络BBS的最新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英;应该重视和建立具有我国特点的社会教育学体系[J];教育科学;1989年02期

2 韩秋红,赵志军;社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3 孟祥f;大道若空[J];经济;2004年07期

4 傅维利;;当前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5 蓝建;论社会教育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性[J];成人教育;2004年05期

6 崔铭康;繁荣广州社会教育初探[J];教育导刊;1989年02期

7 ;编辑手记[J];中国教师;2004年04期

8 张秦英 ,刘汉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9 唐丁方,董立鹏,滕辉,邱玉仙,谢金红,高雅;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对立抑或互补[J];中国教师;2004年04期

10 李永连;;日本近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龙;;试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A];论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王建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德宏;徐东明;于彪;;系统操作培训的途径与方法[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蒋莉;;浅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5 谢志远;;发挥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教育服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许友根;;抗战时期盐阜根据地社会教育述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7 尚季芳;;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所推行的社会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李云;;丰富档案馆藏的途径与方法[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9 傅浸甜;;关于有效组织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途径与方法[A];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丁岩;吕凤山;;浅析提高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知行;84%成长空间在校外[N];解放日报;2007年

2 王尧;“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李玉兰邋汪大勇;感受共同的文化之根[N];光明日报;2007年

4 汪大勇;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7年

5 罗序文;合力为孩子创造幸福[N];湖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裴道明 实习生 高晓娟;我市首届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开讲[N];湘潭日报;2007年

7 记者 姜晓凌;社会教育,,尽快从“补缺”转向“挖潜”[N];上海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宋兰兰 通讯员 田冰;放飞梦想[N];长江日报;2005年

9 记者 杨红英;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喜捧中国社会教育最高奖[N];大同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创意产业呼唤青少年创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崔玉婷;邹平教育模式与延安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穆占劳;美国思想库与美中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江平;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述评[D];湘潭大学;2006年

2 杨天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国庭;江苏公立民众教育研究(1927-1937年)[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冬青;社会教育视角下当代期刊的导向与定位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洛伊德(Lloyd L.Pinas);苏里南社会中的族群冲突[D];安徽大学;2005年

6 林苗苗;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策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淑娟;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海杰;论梁漱溟的教育思想[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6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16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