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社会流动的教育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20 06:40
【摘要】:教育是个人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个人通过教育所得的知识、学历文凭和身份文化成为个人获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中形成的知识资本、学历符号资本以及身份象征资本,成为个人取得良好社会地位、促进自身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
[Abstract]:Education is a special social activity in which individuals acquire the ability to form knowledge. The knowledge, diploma and identity culture gained by individuals through education have become the key factors for individuals to obtain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tatus. Therefore, the knowledge capital, academic symbol capital and identity symbol capital formed in educatio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for individuals to obtain good social status and promote their own social mobilit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振中;论教育的身份赋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振中;;文凭生产的“逻辑”——“学历社会”动因的一种解读[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振中;蒋文宁;;论教育身份成层的原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宁永红;我国试办综合高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昌武;当代中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方红;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的成因及社会后果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4 林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堂师生冲突的现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曲绪纲;从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转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连奇;农村家庭文化资本与初中英语学习效果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力;准市民的身份定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弗林 ,黄育(香复);美国社会中的犯罪和暴力行为[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2 吴有;教育社会学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3 J.M.库泽;王建华;;数量社会科学史[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4 ;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5 边祺;;1—9次世界社会学代表大会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8期

6 顾大僖;;彼蒂里姆·索罗金(Pitirim A.Sorokin)[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11期

7 L.斯通,杨豫;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与社会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8 约翰·杰克逊;卢汉龙;;当代英国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1期

9 张启新;;社会流动[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10 张启新;;社会分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麓月;;国子监生与明代两京乡试——“明代监生的上升社会流动”余论[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S·N·艾森斯塔特;赵炳昌;;革命的先决条件——若干比较研究[A];社会变革比较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7年

3 李丽峰;;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瑛;;下岗职工子女问题分析与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程惕洁;;乡村社会学与中国地方治理[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歌;;试论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引发的社会矛盾[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兰兰;;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陈宝良;;顾大韶与晚明文化——以伦理观为考察中心[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雷;;论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流动[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磊;方明霞;冯奇;;轿车前桥橡胶支承系统振动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业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评论员;不断创新 企业才有出路[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王先明;开展二十世纪的中国乡村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4 王笛;近年美国关于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评论员;坚持以人为本[N];吉林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冯宗智;人户分离挑战户籍[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吴忠民;公正: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N];学习时报;2001年

8 三水;社会蓝皮书十岁了[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教授 邬沧萍;人口学在现代化研究中大显身手[N];中国人口报;2002年

10 记者 王笑梅;赵子祥社科研究紧跟时代脉搏[N];辽宁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亚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宪忠;后工业社会进程中的中产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4 崔树义;当代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6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洪仁;我国农民分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8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控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冯军旗;中世纪晚期英国贵族的家仆世界——社会学的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蒋臻;农村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成华威;吉林省农民外出寻求非农活动的村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5 刘宜君;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人口流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邓玮;当代中国精英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伟;论我国转型期利益群体分化与政府整合[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聂玉梅;企业白领地位获得和流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庄锋;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整合机制的变迁与调适[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祝坤;长春地区农民工社会资本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1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81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