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探源
[Abstract]:Zhang Zhidong is not only a influential bureaucra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also a well-known industrialist and educational activist. In his life, Xingxue was his tireless pursuit, and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duc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of the thought of Zhang Zhidong Xingxue's thought from the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Zhang Zhidong, the change of the talent demand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his retrea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9 胡吉军;;张之洞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转变的原因初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兆雪;刘勋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光辉典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晓华;;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探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闭雄壮;;从“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论张之洞的人才教育思想[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姜乔雁;朱华;;浅析张之洞的学前教育思想[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芳;;张之洞与癸卯学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张勇;;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与程朱理学的关系——以《劝学篇》为中心的考察[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董丽楠;对“中体西用”的再思考[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袁灿兴;;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J];湖北招生考试;2011年24期
8 牛白琳;;浅析蔡元培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异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9 周翔;;试论张之洞科技文化观的演变过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彭平一;徐伟红;;论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旭;;张之洞教育思想发展阶段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剑萍;;左宗棠教育思想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吴廷俊;裴晓军;;体用之辨:张之洞报刊管理与报刊思想的双重性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卫明;;简论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兰馨;;孙中山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赵蒙成;;斯宾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保星;;福泽渝吉启蒙教育思想及对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方晓东;;希腊化与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厚立;原来张之洞[N];南方周末;2004年
2 枕木;从安龙走出个张之洞[N];黔西南日报;2011年
3 晓方;百年应答张之洞[N];湖北日报;2003年
4 晓方;站在张之洞像前[N];湖北日报;2004年
5 张忠宁;本色张之洞[N];中国保险报;2004年
6 何晓明;毛泽东说:不能忘记张之洞[N];北京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康丽;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刘雨晴;重视对引进教材中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研究[N];科技日报;2006年
9 记者 单宇;魏书生教育思想润“英才”[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10 柳斌;改革创新,笃学践行[N];中国教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2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石文玉;儒学道统与晚清社会制度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7 何智能;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1889-1911)[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伦兵;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童绥宝;张之洞与武汉教育近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攀;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娜;“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D];河南大学;2006年
5 段红智;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梁云;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教育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云飞;蔡元培教育思想探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瑞;严复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贡献[D];安徽大学;2002年
9 许胜;论张之洞对湖北旧军的整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2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8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