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态危机引发对我国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汪伟,束路西;论教育创新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代化[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 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 吴捷;转型期青少年心理缺陷及调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孝红;关于大学新生抑郁心理的调查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郑洁,税伟;妨碍女大学生成才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杨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自我调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9 余启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偏差及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吴安新;人才工程与人才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金红;;浅析七年级学生的EQ培养[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韩红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整合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邱文清;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宁;职教生自我同一性和偏差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刘新坤;共青团干部领导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江琦;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玉霞;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延边大学;2003年
10 万湘桂;中等职业学校女生性道德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加特纳 ,玉清;生态危机与政治斗争[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9期
2 П.Н.费多谢耶夫;黄德兴;;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的人和自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12期
3 王培潮;生态学与生态平衡[J];生物学教学;1982年03期
4 周永生;;人类可能面临的生态危机[J];未来与发展;1982年01期
5 卞文;近年来国外未来研究的一些动向[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6 大XZ俊男 ,潘绍山;老年人的心理动态[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3年01期
7 纪兰;;伦理学和生态学[J];科学经济社会;1983年01期
8 什库林娜;黄德兴;;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基本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4期
9 史镜;社会信息与青年的主观修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01期
10 彼得罗夫;陈金桂;;社会进步与生存: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升;;西部大开发中陕西省区域发展优先项目探讨[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韩蔓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及应对策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郑振源;;论我国耕地面积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李世蕴;;试论山区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思想[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徐春;刘文静;;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孙成章;;中国企业21世纪的思考(节选)[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庄光辉;陈善科;保平;;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危机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刚;;生态平衡之我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陈重酉;;合成高分子废弃物回收再生的必要性及实施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李敏;封祖亮;;种植任豆树 有利于大石山区脱贫致富[A];全国老科技工作者为西部大开发再做贡献研讨会暨第三次西南石山地区扶贫开发研讨会论文材料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芹;独身对健康不利[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朱啸波 夏建民;寻找回来的世界[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梦茹;中年女白领也有心理危机[N];光明日报;2000年
4 湖南师大副教授 李培超;生态危机的警示[N];湖南日报;2000年
5 中共濮阳市委书记 张世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21世纪的生态文明[N];河南日报;2000年
6 ;水是西部发展的制约瓶颈 开发耐旱基因资源是关键[N];科学时报;2000年
7 黄海华;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出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张志扬;两条生存之路[N];文学报;2000年
9 马艳辉;女强人心理更脆弱[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黄勇;余谋昌:生态引领未来空间[N];中国环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向玉乔;生态经济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袁宗金;回归与拯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霞;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审视——兼谈“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环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玉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意识的培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颜敏;生态政治论[D];湘潭大学;2001年
4 杨卫军;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D];河南大学;2002年
5 马卓;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正南;伦理调控: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郝玉芳;中医药大学生社交焦虑、应付方式及个人评价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董江永;自然的内在价值[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李冰;先秦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19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1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