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9 13:25
【摘要】: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女生性别同一性。通过考察性别自我系统和同伴交往(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的互动,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发展机制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理论部分,在整合已有发展理论、总结已有研究、掌握性别同一性研究角度变化的基础上,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描述性别同一性的发展轨迹,探寻发展取向的变化过程。研究结合对话自我理论和心理膜理论,分析不同立场作用下的意义转化。心理膜对异性、同性的关注倾向,异性交往和同性交往在建立性别同一性边界中所起的作用,以此从关系角度揭示性别同一性的发展机制。这有助于明晰性别同一性的内涵,对深入探讨文化发展方法论和方法学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共访谈72名3-12年级女生,从个体间和个体内两个研究参照系入手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个体间参照系主要从整体上描述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对年级间性别系统的变化过程进行比较。将性别自我系统中“自我概念”、“理想自我”、“欣赏她我”、“反感她我”分为形象、个性、交往和能力四类,共十八个指标。结果表明:女生性别同一性是从女性化到女性化双性化并存再到以双性化为主的发展过程;是从外在到内外并存且以内在为主的过程;是从忽略场合和人际关系互动到强调关系互动再到内化关系互动的过程。其中3-5年级女生的性别同一性受性别原型引导;6-9年级女生受场合和人际关系调节明显,强调场合感和人际性;10-12年级女生开始将已有的意义内化,形成日渐成熟的个体评价标准。性别系统中自我的四类指标几乎均在6、7、9年级出现转折,这些年级可能是性别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 个体内参照系主要结合个案对性别系统和同伴交往如何在个体身上体现,如何推动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个体间参照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访谈资料,本文从以下五重关系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予以分析:“自我概念”和发展取向的关系;发展取向间的关系;同伴交往中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的关系;发展取向和同性交往的关系;发展取向和异性交往的关系。据此提出性别同一性取向个体内关系模型,用于揭示性别系统和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构成和作用方式。本部分共分析二十个个案,分别代表二十种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类型。从性别自我系统和同伴交往间互动关系的变化发现,3-12年级女生的性别同一性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以性别原型和规则为主,发展取向和交往过程割裂;2.)女生群体分类,发展取向和交往对象指向优势个体;3.)性别同一性发展进入选择阶段,选择方式源自和交往过程的互动;4.)女性化发展内化,双性化发展趋势出现,对异性交往敏感;以双性化发展为主,5.)同性交往与性别系统的互动大于异性交往。关系的互动在4、6、9年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联系个体间参照系的研究结果推断这些年级可能是性别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在讨论部分,对个体间参照系和个体内参照系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了各部分研究结果间的相互支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加以整合,从关系角度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的机制予以了揭示。此外,以研究方法的方法论思考和方法学探讨为重点,分析从关系角度揭示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形成机制的合理性,结合研究方法,探讨个案分析的理论基础。 最后,对研究结果、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图文】:
图1JZ因子字和排斥子在某一个相位中的表现(Ma川n.CL,Fa腼.ILA,2005)注:A、B,C是吸引子,D是排斥子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是系统结构的变化,即相位改变(phasetransition)。相位的变化反应了发展结构深层次的变化。旧的状态的断裂给新的状态发展的机会。系统变得不稳定且难以预见。这时外界因素的影响作用变大。个体的侵略行为增加,也为行为干涉提供了最佳时间。因此确定转折期对干预和促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吸引子、排斥子、相位等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发展的过程性,并能从微观角度对过程进行放大分析,能看到具体而非抽象的发展。而动态系统理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该理论刻画出相位变化轨迹,找到促进相位变化的吸引子和排斥子,从而揭示心理系统发展的机制。
子互动的行为方式,可以采用SSG的及时研究。可以将亲子互动的行为分为五类:强消极、弱消极、中立、弱积极、强积极,将孩子的行为定义为x轴,母亲的行为为y轴,。互动轨迹如图1.1.3所示:鬓鬓鬓 lll】 】 鬓鬓鬓纂纂 lll蘸馨翼 翼 耀耀瓢 瓢 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撰 撰 撰撰葵爵簇 iii粗既栩势势缨缨薰薰薰薰薰 薰薰 薰 lllll瘾瘾馨馨馨 馨 馨 馨 馨毋亲图L13亲子互动相位方格图(M出效n.CL,Fabes.R.A,2005)在图1.1.3中,,形象地展示了13秒钟内亲子互动过程。在第一个方格中,三秒钟内,母亲的弱积极行为和孩子的弱消极行为。方格二,四秒钟内,母子相互之间的弱积极行为,方格三,两秒钟内,母亲的中立和孩子的弱积极行为;方格四,两秒钟内母亲的中立和孩子的强否定行为,最后一个方格,两秒钟内相互的强消极行为。这种SSG的形式也被称为容器格 (gridware)。容器格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亲子互动的及时状态和发展过程。用空间方格法来描述现场一记录有以下特点:由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本文编号:2538158
【图文】:
图1JZ因子字和排斥子在某一个相位中的表现(Ma川n.CL,Fa腼.ILA,2005)注:A、B,C是吸引子,D是排斥子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是系统结构的变化,即相位改变(phasetransition)。相位的变化反应了发展结构深层次的变化。旧的状态的断裂给新的状态发展的机会。系统变得不稳定且难以预见。这时外界因素的影响作用变大。个体的侵略行为增加,也为行为干涉提供了最佳时间。因此确定转折期对干预和促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吸引子、排斥子、相位等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发展的过程性,并能从微观角度对过程进行放大分析,能看到具体而非抽象的发展。而动态系统理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该理论刻画出相位变化轨迹,找到促进相位变化的吸引子和排斥子,从而揭示心理系统发展的机制。
子互动的行为方式,可以采用SSG的及时研究。可以将亲子互动的行为分为五类:强消极、弱消极、中立、弱积极、强积极,将孩子的行为定义为x轴,母亲的行为为y轴,。互动轨迹如图1.1.3所示:鬓鬓鬓 lll】 】 鬓鬓鬓纂纂 lll蘸馨翼 翼 耀耀瓢 瓢 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瓢撰 撰 撰撰葵爵簇 iii粗既栩势势缨缨薰薰薰薰薰 薰薰 薰 lllll瘾瘾馨馨馨 馨 馨 馨 馨毋亲图L13亲子互动相位方格图(M出效n.CL,Fabes.R.A,2005)在图1.1.3中,,形象地展示了13秒钟内亲子互动过程。在第一个方格中,三秒钟内,母亲的弱积极行为和孩子的弱消极行为。方格二,四秒钟内,母子相互之间的弱积极行为,方格三,两秒钟内,母亲的中立和孩子的弱积极行为;方格四,两秒钟内母亲的中立和孩子的强否定行为,最后一个方格,两秒钟内相互的强消极行为。这种SSG的形式也被称为容器格 (gridware)。容器格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亲子互动的及时状态和发展过程。用空间方格法来描述现场一记录有以下特点:由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楠楠;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特点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8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3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