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女生人际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2 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4 陈剑梅;;大学班级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徐畅;;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陈晶;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新探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程利;何长仁;;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汪涛;汪凤;戴琴;廖雅琴;张艳;张均;易红;余红艳;宋彬彬;;团体心理训练对军医大学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9 何少颖,程灵;团体辅导在心理训练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汪雪莲,张艺玲,许能锋;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耿耀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干预[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华;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李文权;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苏雯;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梁晓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魏荣;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施江玉;团体心理辅导在女性戒毒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永红;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曾延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2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3 官锐园 ,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群英;;高职高专女生人际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S2期
2 吴盘生;怎样协调人际关系?[J];江苏教育;1987年04期
3 柳夕浪;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内容与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3期
4 白丽辉!110024;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9期
5 王姝英;;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范方;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蔡巍然;从马加爵看学会交往[J];班主任之友;2004年06期
8 贺桂欣;李文玲;张素平;;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异常心理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4期
9 吕培培;;浅议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心理[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郝颖光;;人际间的润滑剂——幽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宏飞;郭洪芹;唐永卿;;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咨询的效果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冯缦;;长其善 救其失 助人自助——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不适的案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贺淑曼;冯培;;论普通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金霞;;寄宿学校学生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世纲;李军;姜波;;大学生群体中边缘人物的心理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董广敏;;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交往质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希庆;;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类型、成因与对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向丽红;秦莹;;480名农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类型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官锐园;樊富珉;;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陈庆良;傅丽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探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新明;人际交往恐惧症:日本中小学教育的败笔[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李磊;校长,请离学生近一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常希;让交往变得不再困难[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校长 柯中明;校长,您总得意思一下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熊志琼 刘毅涛;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浅识[N];雅安日报;2005年
6 马志国;当心“人际气泡”的拥挤[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许琦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N];文汇报;2008年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田辉;日本将生存能力写入教育基本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杨琴;最佳距离不是“零距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章立早;若干学校管理信条点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2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卫东;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乃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小平;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肖岑;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交往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浩;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承受力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蓓蓓;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以及人格特征相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王薇;手机成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逊;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倩倩;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交往专题的教案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滕兆玮;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付艳丽;初中生人际交往恐惧的现状调查与团体干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1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7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