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1)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初中生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亲子依恋、学校幸福感现状;(2)探讨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亲子依恋、学校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当下学校教育中解决初中生异性交往问题、改善初中生的亲子依恋关系、提升其学校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运用《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量表》、《初中生学校幸福感量表》对131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探讨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亲子依恋和学校幸福感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四大类型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得分依次为:退缩性人格偏执过度防卫交往失调。具体心理问题得分依次为:退缩抑郁过分害羞冷漠多疑功能失调自卑规范失调敌意择友标准失调嫉妒攻击方式不当过分关注外部动机不当内部动机不当。(2)初三年级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得分比初一、初二低。初三学生在退缩性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二年级在交往失调、过度防卫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年级,在偏执维度上的得分随年级升高而减少。(3)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总分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在退缩性人格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过分害羞、抑郁、自卑、内部动机不当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功能失调因子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4)初中生亲子依恋量表得分较高,母亲依恋得分高于父亲依恋。(5)初中生亲子依恋量表得分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初一年级学生亲子依恋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6)初中生学校幸福感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其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学业满意度、自我满意度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二、初三,且学业满意度维度上的得分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同伴满意度维度上的得分初二最低。(7)初中生学校幸福感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学校幸福感量表总分高于女生,积极情绪体验、学业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生。(8)对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亲子依恋、学校幸福感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亲子依恋各维度与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学校幸福感各维度均显著相关,其中母亲信任、母亲沟通、父亲信任、父亲沟通与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呈负相关,母亲疏离和父亲疏离与异性交往问题呈正相关。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与学校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9)在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对亲子依恋的回归分析中发现母亲依恋解释了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变异的10.8%。父亲依恋解释了异性交往问题变异的8.1%。(10)在初中生学校幸福感对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亲子依恋的回归分析中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母亲依恋、过度防卫、父亲依恋、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他们共同解释学校幸福感35.4%的变异量。结论:(1)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较轻。退缩性人格中的退缩、抑郁、过分害羞问题较大,需重点进行实践教育干预。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二年级是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重要的转折点。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总体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在个别维度和因素表现出性别差异。(2)初中生整体亲子依恋质量良好,母亲依恋的质量要高于父亲依恋。初中生亲子依恋水平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年级亲子依恋质量要好于初二、初三。性别差异不显著。(3)初中生学校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初一学生总体学校幸福感显著高于初二、初三,男生总体学校幸福感高于女生。(4)对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亲子依恋、学校幸福感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发现亲子依恋各维度与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学校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5)母亲沟通、母亲疏离和父亲疏离三个维度对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对初中生学校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过度防卫、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则对初中生学校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其中母亲依恋对学校幸福感的预测力最大。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林园;马博辉;武永新;;初中生依恋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2期
2 刘耐烦;石向实;李艳杰;;初中学生异性交往与自我意识研究[J];健康研究;2011年02期
3 张迎黎;张亚林;张迎新;王杰利;黄存云;;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1期
4 王磊;陆信礼;江宏春;;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9期
5 陈军;隋欣;;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发展的调查[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6 卢秀琼;;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特点的调查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田丽丽;张权权;;中学生学校幸福感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8期
8 田丽丽;刘旺;;青少年学校幸福感及其与能力自我知觉、人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9 夏俊丽;;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1期
10 林玲;;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特征、心理功能和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文文;亲子依恋、人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佳;初中生的异性交往态度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宋金秋;寄宿制中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冰心;寄宿制学校八年级学生人际适应的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余照照;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月恒;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对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友谊质量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7 吴莹;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妮妮;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响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冠力;初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郑同军;初中生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班级管理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720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72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