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06:00
【摘要】:课程设计问题是资优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简称ICM)为研究对象,以根据整合课程模式设计的威廉玛丽课程单元小学4-6年级科学课程教材和作为语言艺术课程补充的“雅各布天梯”初中7-8年级阅读理解项目教材为案例,与资优教育中的平行课程模式作对比,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理论框架、课程设计案例和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对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启示。本文从以下六个章节的内容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之后对“整合课程模式”和“资优教育”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国内外关于资优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增强对其的理解。最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理论基础和主要构成两个方面分析整合课程模式。其理论基础包括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术理性主义,这些理论中关于挑战性任务、批判性思考、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建构等有关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学生思维方式的观点都为课程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后从整合课程模式的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每个维度的侧重点、内在联系以及在学科中的应用:内容维度确定“学什么”、过程——成果维度确定“如何学”、概念/事件/主题维度确定“如何组织课程内容”,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共同指导课程设计。第三章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对威廉玛丽课程单元小学4-6年级科学课程教材进行梳理,后从整合课程模式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该课程通过融入多学科内容和重视知识的实践性提升内容的挑战性程度;通过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成果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用概念系统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学习,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跨学科理解。第四章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对“雅各布天梯”初中7-8年级阅读理解项目教材进行梳理,后以整合课程模式的过程——成果维度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该项目强调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多元视角分析以及注重比较、创造和反思。第五章首先将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总结整合课程模式的特征是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性问题、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抽象概念为学习框架系统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真实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之后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出发,将整合课程模式与资优教育中另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平行课程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整合课程模式在课程目标上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课程内容设计整合性强、课程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着重于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第六章根据上述研究发现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资优教育课程发展提出建议:提高课程学习的抽象性和多学科性,注重与基础课程的融合;通过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和多种思维策略的运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强调评价与内容一致,发挥评价的自我监控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23
【图文】:

模式图,整合课程,模式


图 1-1 整合课程模式三维度图l-Baska, J., & Wood, S. (2010). The integrated clum for highly able learners that conforms to general e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32(3), 394-440., E. F. (2007). Toward best practice: An analysis of thed Child Quarterly, 51(4), 342-358.

整合课程,思路图,模式研究,美国


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研究思路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茵茹;;资优教育的国际视野[J];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27期

2 李翠翠;;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资优教育国际比较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年04期

3 蒋洁蕾;施叶磊;;培养资优教育师资的高校课程审视——关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个案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年01期

4 陈圆;;美国特许学校模式对我国整合资优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8年09期

5 陈行;鲍建生;;中国数学基础教育热点聚焦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18年01期

6 黄骐;;中小学资优教育模式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13期

7 王立雪;衣新发;李梦;;美国资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美国国家英才研究中心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03期

8 付艳萍;;美国资优教育研究新动向——以2013年资优教育年会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02期

9 郭凤鸣;;美国特许学校与资优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0期

10 徐士强;;走近台湾地区普通高中资优教育[J];上海教育;2011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陈奕凯;中国“神童”期盼中国式资优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黄文;超常人才培养:政策保障是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苏军;资优教育不是“制造”天才[N];文汇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黄文;走近超常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庆环;超常教育,出了什么问题?[N];光明日报;2011年

6 王义伟;两岸都需反思教育得失[N];中国商报;2010年

7 吕小红 杜军 贺淑曼 等;放开谁的手都不是理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韬;力践民本政纲[N];人民日报;2006年

9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同根异枝花也艳[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艳萍;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倩;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娜;中美高中理科资优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柴子佳;小学数学资优生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剑;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5 孟伟;我国资优生培养模式变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倪艾琳;台湾音乐资优教育教学的研究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7 高俊;高职院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邓清文;英国整合式资优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沈小祥;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资优生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烨;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8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728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