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暴力因素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4;B844.1
【图文】:
图 1-1 研究内容大纲图1.3 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综述在中国知网搜索调查(截至 2018 年 11 月)发现:以“动画暴力”为主题的文献有 57 篇,其中的硕博论文数量有 11 篇,有“动画暴力”关键词的文献数量有 3 篇。以“儿童亲社会行为”为主题的文献有 356 篇,其中的硕博论文数量有 115 篇,有“儿童亲社会行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有 29 篇。同样就本文研究方向相关词条进行检索诸如“动画暴力因素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 0 篇,“动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 4 篇,“媒介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表 1-5 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观点表综上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国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在儿童道德教育或者儿童社会化基础上探讨因素或者相应措施。如下表 1-6:
众所理解认同。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制作精良、特效炫目等多种因素使动画作品中些含暴力因素的情节更加引人注目,因而某些包含了暴力因素的动画作品收益一直居下,譬如,2018 年新近上映的动画电影《精灵旅社 3:疯狂假期》票房 2.21 亿总票房瓣评分 7.1 分,范海辛和德古拉之间的冲突对决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超人总动员 2》评分高达 8.1 分全球总票房 6.468 亿美元,其中,多位超级英雄互斗的场景包含着暴力突、斗殴,也是最吸引观众的精彩部分;《无敌破坏王 2:大闹互联网》首周票房已达亿美元,其中的拉尔夫和飙车情节最为观众所津津乐道。收益高、更容易抢占市场,资商和制作方选择具有暴力性色彩的动画的重要原因。另外,近几年引起人们热议的暴力美学也是动画暴力盛行的原因之一,从美学范看,暴力美学的实现是将画面中的暴力元素提炼加工而造就形式主义的美感。譬如由改编的漫威系列超级英雄类电影中包含大量的暴力美学镜头,2018 年热播的《毒液:守护》尽管在上映之前影片因 PG-13 级和 R 级的分级问题存在争议,但上映之后,共毒液和狂暴的冲突情节,依然以诗意的暴力画面使观众惊艳。但是此种暴力美学的影适合三观成形,认知发展成熟的成人观看,对儿童来说仍然具有负面影响。见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以张家口市部分高校为例[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韩红;梁丽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0年01期
3 朱止丰;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文雯;;农村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8年07期
5 冯翠仙;李杨柳;;大学生父亲在位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校园心理;2019年01期
6 谢婧;郑春东;;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06期
7 郑琳;孙妍;田悦;李伟;梁晓亮;;理工科大学生之间亲社会行为倾向差异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7期
8 宋洁;;公共德性教育意义探析——基于亲社会行为与公共德性的现实[J];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04期
9 方建东;常保瑞;;怀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年03期
10 彭小平;田喜洲;郭小东;;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田;田丽丽;刘旺;闫昱如;张单单;周建华;;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王子叶;张雪姣;刘拯豪;刘聪慧;;亲社会行为中的眼睛效应: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陈苏雨;卢家楣;;大学生奉献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田思雨;张珊珊;张野;;小学高年级学生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黄洁珂;廖江群;;生理寒冷体验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罗锂;付进;桂良;;感恩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7 徐语旃;于玲;张文献;陶婧;国露露;陈英敏;;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共情的调节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刘艳丽;陆桂芝;;共情在尴尬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杨静;宋爽;侯庆红;项紫霓;张兴慧;罗玉晗;王耘;;小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负性生活事件、重要人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10 李幼穗;周坤;;3-6岁幼儿同情心及其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陈钢;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呈现新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主持 云南大学教授 云南省政府督学 云南省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 省高教评估事务所所长 董云川 周宏;值得关注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6年
3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彭元 李爱梅;金钱概念启动降低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4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5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昆明市云铜幼儿园 杨文蕊;幼儿园区角活动之我见[N];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
9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银莹;人际同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脑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朝阳;亲社会视频游戏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罗俊;亲社会行为情境依赖性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5年
7 魏真瑜;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熊猛;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特点、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兴驰;状态猜疑及其在组织中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珍萍;积极情绪团体辅导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肖月;青少年同伴团体的亲社会行为同质性及原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魏超;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常春;公益传播中英雄文本的共情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罗艺文;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刘晨波;负性情绪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胡少贤;农村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际信任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8 陈苏雨;大学生奉献感和移情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琳鹭;三大球运动员体育比赛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10 高静;初中生学校道德氛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52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75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