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电子书包支持下学生学习方式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09:2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教育与技术的深入融合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程形态的出现,以及电子交互白板、3D打印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深刻的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电子书包作为一种以“移动终端+教学内容+学习平台”为结构体系的综合性学习工具和辅助化学习手段,不仅让教师教的方式更加灵活与多样,也让学生学的方式也更加个性和综合。但是目前电子书包还处于试点阶段,对其本身的认识和对学习方式的类型有何改变作用,学者们还是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并划分出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习方式类型,以丰富电子书包和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并为师生在教学实际中更好地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首先是对技术、学习方式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以明确要研究的对象和主题;然后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对技术变革与学习方式转型进行概述,以整体把握技术变革对学习方式转型的深刻影响;并主要聚焦于电子书包这一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新型学习工具进行介绍,通过对学者们提出传统学习方式分类以及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分类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存在标准不清、相互包含等不足与局限性,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接着以混合学习理论、智慧教育理念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习得学习内容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形式为分类标准,划分出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的四种类型,即个别化的接受学习、体验化的探究学习、差异化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化的合作学习。并针对每种学习方式,详细阐述其概念、流程、注意事项和案例分析,以清晰认识每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机制。随后阐述提出这一新分类的意义,其具有丰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理论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意义学习和深度学习、加速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等多重意义;最后主要说明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电子书包开展四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处理好多样与综合、集体应用与个体适应、技术运用与目的理性、网络虚拟课堂与传统面授教学、电子书包激发内在动机与教师主导外在动机、网络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是笔者针对电子书包支持学习方式类型的初步探究和理论建构,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但希望能够做投砾引珠之用,为补充电子书包与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学生和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更好开展课堂教学做出指导。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34
【部分图文】:

接受学习,个别化


图 4-1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别化接受学习(三)个别化接受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数字化教学内容组织具有高逻辑性和系统性由于接受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因此教容的组织就显得异常重要。①由于教材在编写上本身已经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统性,教师只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解过程中注重考虑学生的接受效果即别化的接受学习其实质是通过教师的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在各脑中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有意义联系,完全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完善认知结构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电子书包中数字化教学内容时,要着重注意知识的前系,选择那种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形式,在选择讲解方式时也要首先对学接受程度和规律有较为深刻的调查研究。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原有知识

化探,学习过程,学生,教师


(6)探究完成后,学生针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反思,并填写教师发反思表,对本节课表现作出自主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探究学习积累。3.课后(1)针对学生课上探究结果获得的知识,教师有针对性的布置课下作业,送到学生移动终端。学生在练习作业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同知识仍有疑惑的地方,可与教师在电子书包上进行一对一的线上提问交流。(2)电子书包综合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表现、成果展示评价和完成作业情进行智能统计分析,生成成长记录袋式学习报告,发送到学生个人和教师移端,为日后改善学生学习问题和教师教学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差异化,自主学习,教师,学生


并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并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指导。(2)电子书包综合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情况,进行智能统计分析,生成成记录袋式学习报告,发送到学生个人和教师移动终端,为日后改善学生学习问和教师教学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安河;;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革新;2006年02期

2 郑彦军;;基于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J];宁夏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3 水生荣;;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运用研究[J];教育革新;2011年01期

4 龙世华;;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强;周晓林;帅晓红;;利用原始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物理通报;2016年12期

6 范慧芝;;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新课标下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2期

7 张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初探——把课堂还给学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23期

8 李笑珍;何炳坤;;“四变”和“一得”——浅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5期

9 张婷;;全课程教学的几点尝试[J];青海教育;2016年Z3期

10 朱艳红;;关注学习方式 让打击乐更具魅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桂英;;教学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2 车桂玲;;浅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3 张丽秋;;学习方式与学生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4 贾晓明;;调查大学生具体课程学习方式的意义与方法[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黄为星;;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2019年

6 邹爱东;;转变学习方式之我见[A];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2003年

7 何佐祥;;浅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8 李会景;;浅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不足[A];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二卷)[C];2006年

9 蔡志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王增科;;谈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雪娇;“这是最向往的学习方式”[N];中国艺术报;2019年

2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东南街第一小学 李俊蓉;让新的学习方式撑起孩子的一片天[N];发展导报;2018年

3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张荣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处理好三对关系[N];江苏教育报;2016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何克抗;大数据改变教育与学习方式[N];社会科学报;2017年

5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胡晓军;创新学习环境 变革学习方式[N];江苏教育报;2017年

6 张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促进学习方式转变[N];中国教师报;2017年

7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实习记者 温s钿

本文编号:2826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826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