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22:14
课堂人种志是教学论与人种志联姻的一种研究范式,属于微观的人种志研究。在西方,课堂人种志已发展成为一种操作化很强的技术体系,在我国,这一方法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 作为一种方法论价值体系,课堂人种志既不是一门学科,也不是一个研究领域,而是对课堂现象、事件和行为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描绘的基础上,探究特定课堂文化背景下师生教育信念、价值观、行为模式和职业特征的一种方法论,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原则、标准、理论基础。一般而言,课堂人种志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选点、走进现场、在现场中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文本的写作等四个阶段。为了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课堂人种志对时间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要求研究者在课堂场域停留一定时间。作为一种操作化很强的技术体系,课堂人种志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伦理道德等四个维度对研究者提出了要求。同时,为了避免课堂人种志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局限性,它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信度。 课堂人种志包括三个彼此有机联系的基本方法: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深描法。通过参与观察课堂呈现的现象、事件和行为,衍生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它们产生的社会文化意蕴。通过深描,对这些现象、事件和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最终形成文本。 课堂人种志的写作不仅是研究者对资料整理、遴选、分析的过程,也是研究者对自身研究活动重新审视和反思,最终建构教学理论的过程。尽管不是每次研究都需要理论构建,但最终理论的建构都必须仰仗每次资料的支持。它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将材料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之中,形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富有解释力的佳作。 回访是课堂研究者对自己或他人已有的研究点进行再次访问,进而展开研究的过程,它是课堂人种志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回访的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订正、促进知识的发展,加强学术的可信度;具有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表明课堂研究不仅是动态的、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意义的;有助于研究者在对已有研究点审视的基础上,展开多点的课堂人种志研究,通过不同研究点时空组合的相互联系,解决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问题。 随着课堂人种志在我国的发展,一些学者也在逐步运用这种方法对课堂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经典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了解这一方法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加以具体运用,并从中吸取经验。 作为对一种方法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述层次上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方法在课堂研究如何运用,笔者利用带学生去新疆沙雅实习支教整整一学期的机会,在对所带学员课堂教学参与观察中衍生的问题基础之上,通过深度访谈,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最终以文本的形式加以呈现。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4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 研究的难点
二、课堂人种志
(一) “人种志”一词的缘起
(二) 人种志的发展历程
(三) 课堂人种志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 课堂人种志的理论基础
(五)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一般过程
(六) 课堂人种志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七)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局限性
(八) 课堂人种志的信度问题
三、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参与观察法
(二)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二——深度访谈法
(三)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三——深描法
四、课堂人种志的文本写作和回访
(一) 课堂人种志的文本写作
(二) 课堂人种志的回访
五、课堂人种志研究案例解析
(一) 创造相互学习教室的案例分析
(二) 同桌合作的案例分析
(三) 教学知识的案例分析
六、从教育人种志到课堂人种志——一种文化侵入式研究
(一) 到达阿克苏——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 沙雅——我的目的地
(三) 沙雅之行——矛盾的初步凸显
(四) 沙雅之行——从生活关心开始
(五) 沙雅之行——工作的重新调整
(六) 沙雅之行——文化的追求
(七) 沙雅之行——批评与教育
(八) 沙雅之行——听课与指导
(九) 沙雅之行——学习、自我反省与收获
(十) 沙雅之行——研究的困惑与展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2827135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4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 研究的难点
二、课堂人种志
(一) “人种志”一词的缘起
(二) 人种志的发展历程
(三) 课堂人种志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 课堂人种志的理论基础
(五)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一般过程
(六) 课堂人种志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七)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局限性
(八) 课堂人种志的信度问题
三、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参与观察法
(二)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二——深度访谈法
(三) 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三——深描法
四、课堂人种志的文本写作和回访
(一) 课堂人种志的文本写作
(二) 课堂人种志的回访
五、课堂人种志研究案例解析
(一) 创造相互学习教室的案例分析
(二) 同桌合作的案例分析
(三) 教学知识的案例分析
六、从教育人种志到课堂人种志——一种文化侵入式研究
(一) 到达阿克苏——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 沙雅——我的目的地
(三) 沙雅之行——矛盾的初步凸显
(四) 沙雅之行——从生活关心开始
(五) 沙雅之行——工作的重新调整
(六) 沙雅之行——文化的追求
(七) 沙雅之行——批评与教育
(八) 沙雅之行——听课与指导
(九) 沙雅之行——学习、自我反省与收获
(十) 沙雅之行——研究的困惑与展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芳艳;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7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82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