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群体感知效应促进线上协作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09:34
  调研发现,很多线上协作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MOOC的协作学习经常存在完课率低、动机难以持续保持的问题。文章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性知识建构的视角出发,借助实证性研究范式探索了群体感知效应对线上协作学习的影响,针对线上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交互质量不佳和线上自主学习持久性不强等问题,分别从认知感知效应、社会感知效应、行为感知效应3个维度提出了有效的干预策略,形成了群体感知效应模型。最后,以3个同质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轮教学实践,论证了群体感知效应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证实:良好的群体感知效应模型能够提升线上交互质量、保持学习动机并降低线上自主学习中的孤寂感。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9,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群体感知效应促进线上协作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


群体感知效应促进线上协作学习成效的结构模型

地图,学习进度,自主学习,地图


竞争而没有动力”“线上学习使人没有成就感”等慨叹。仔细思考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原因仍是由于学生对群体学习行为缺乏感知、没能形成群体效应和群体共学的氛围而引起的。基于前述原因,在实验班内,利用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自动记录功能及其内置的知识地图,笔者把当前学生及其同伴在当前模块每一个知识点上的学习进度以特定的图示标记出来,并反馈给他们,使之能对自己及同伴的学习进度充分了解,减少其孤寂感。对于对照班则不提供这方面的反馈信息。图2线上自主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进度地图(学生S1)84

效果图,小组,效果,实验班


图片展示给组内成员,以帮助小组成员及时了解整个小组的研讨焦点、讨论深度等进展情况。对对照班学生则不作这方面的反馈,对学生的整个讨论过程不作任何干预。针对实验班的交互状态,笔者试图以“标签云”呈现讨论的研讨焦点及关键信息,以“个人发帖占比图”反映每个学员的发帖量及权重,以“交互关系图”真实反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状况[14]。实验班(B班)第3学习小组在“Windows系统维护”话题上的交互反馈状况如图3所示。图3“Windows系统维护”话题的小组交互效果反馈图表3“Windows系统维护”模块阅读量前三的子主题(B班第3小组—C班第3组)8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学习环境中注意力保持及学习行为控制模型的研究[J]. 马秀麟,苏幼园,梁静.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2)
[2]智慧教室环境下协作学习的行为构成及其特征分析[J]. 何文涛,杨开城,张慧慧.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1)
[3]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微课程研究[J]. 姜宛彤,王翠萍,唐烨伟,张艳婷.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2)
[4]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现实威胁感知的作用研究[J]. 郑鸽,赵玉芳.  心理科学. 2016(06)
[5]从MOOC到SPOC:两种在线学习模式成效的实证研究[J]. 马秀麟,毛荷,王翠霞.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4)
[6]翻转课堂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J]. 马秀麟,赵国庆,邬彤.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7)
[7]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 贺斌,曹阳.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3)
[8]CSCL中学习动机对知识获取和学习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 杨文阳,胡卫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2)
[9]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 王颖,张金磊,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10]智能教学系统中支持协作学习的群体感知模型[J]. 吴青,罗儒国.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04)



本文编号:3131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131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