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16:46
认知过程的发生与学习效率的提升等方面问题多年来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界持续关注。具身认知理论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热点,它强调了认知发生与身体行动的密切联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同时,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人机交互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游戏领域,自然交互正成为改善用户体验的技术追求。体感技术支持的游戏使操作过程中较大幅度地活动身体成为可能,这为具身认知理论的实践提供了便于验证的现实基础。因此,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为提升体感型教育游戏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解释了关键概念和术语。文章梳理了具身认知、心流等理论基础,进而分析、提出了具身认知发生所需要素,并将其对应至体感型教育游戏的设计要素中,形成理论对实践的关联;根据要素逐条归纳游戏设计原则,总结整理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与应用模式。在游戏设计元素、原则及其设计与应用模式指导下,研究选取某校初二学生为实验对象,英语词汇为学习内容,利用Kinect传感器开发了一款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及其管理平台,学生能够使用该游戏学...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具身认知研究现状
1.3.2 具身认知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1.3.3 体感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工具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技术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与基础技术介绍
2.1.1 体感技术与体感游戏
2.1.2 体感设备Kinect
2.1.3 教育游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具身认知理论
2.2.2 心流理论
2.2.3 游戏理论
第3章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
3.1 具身认知与体感游戏的要素分析
3.1.1 具身认知发生要素
3.1.2 具身认知指导下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要素
3.2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原则
3.2.1 游戏的教育性原则
3.2.2 学习的科学性原则
3.2.3 有意义的多动作交互原则
3.2.4 教育与游戏的情境性原则
3.2.5 体感交互的易感知原则
3.2.6 丰富体验原则
3.3 体感型教育游戏工作结构
3.3.1 体感游戏的设备结构
3.3.2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
第4章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案例设计与开发
4.1 学习目标
4.2 教学相关分析
4.2.1 学习者与学情分析
4.2.2 学习内容分析
4.3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
4.3.1 故事背景设计
4.3.2 游戏流程与规则设计
4.3.3 游戏功能与界面设计
4.3.4 体感交互设计
4.3.5 教学反馈与激励机制
4.4 游戏管理平台设计
4.4.1 游戏管理平台结构
4.4.2 游戏管理平台界面与功能设计
4.5 系统开发基本技术实现
4.5.1 开发环境与总体架构
4.5.2 系统的技术开发
4.5.3 数据库设计
4.6 系统主要算法实现
4.6.1 姿势模板的匹配算法
4.6.2 动作模板的匹配算法
4.7 发布与测试
第5章 游戏案例试测与实验数据分析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工具及其设计
5.2 实验实施过程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词汇测验结果分析
5.3.2 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5.3.3 实验总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体感型教育游戏使用后调查问卷
附录Ⅱ 体感型教育游戏及其管理平台使用后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J]. 裴蕾丝,尚俊杰.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1)
[2]具身认知理论研究新进展[J]. 高志华,刘华峰. 才智. 2018(34)
[3]体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 贾骋,李妍,毛丰. 科技传播. 2018(12)
[4]具身认知:身体的认知符号学[J]. 朱林. 西部学刊. 2018(03)
[5]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J]. 蒋唯丹,刘径言. 基础外语教育. 2018(01)
[6]安全教育类体感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夏鹏. 江苏教育研究. 2017(35)
[7]有关具身认知的三种理论模型[J]. 郑皓元,叶浩生,苏得权. 心理学探新. 2017(03)
[8]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混合式学习本质再审视[J]. 王靖,陈卫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5)
[9]一种改进的DTW动态手势识别方法[J]. 李凯,王永雄,孙一品.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6(07)
[10]论互动式动态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适切性[J]. 于乌兰,谢竞贤.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11)
硕士论文
[1]阅读不同图片类型和不同强度信息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 孙安康.云南师范大学 2018
[2]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日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袁佳伟.长春师范大学 2017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身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徐柏露.扬州大学 2017
[4]基于行为日志数据的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研究[D]. 王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学设计研究[D]. 刘仪辉.江西师范大学 2014
[6]基于Kinect的手语教学系统设计研究[D]. 张诗潮.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由主体到本体——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研究[D]. 孙凤民.曲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671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具身认知研究现状
1.3.2 具身认知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1.3.3 体感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工具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技术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与基础技术介绍
2.1.1 体感技术与体感游戏
2.1.2 体感设备Kinect
2.1.3 教育游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具身认知理论
2.2.2 心流理论
2.2.3 游戏理论
第3章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
3.1 具身认知与体感游戏的要素分析
3.1.1 具身认知发生要素
3.1.2 具身认知指导下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要素
3.2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原则
3.2.1 游戏的教育性原则
3.2.2 学习的科学性原则
3.2.3 有意义的多动作交互原则
3.2.4 教育与游戏的情境性原则
3.2.5 体感交互的易感知原则
3.2.6 丰富体验原则
3.3 体感型教育游戏工作结构
3.3.1 体感游戏的设备结构
3.3.2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
第4章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案例设计与开发
4.1 学习目标
4.2 教学相关分析
4.2.1 学习者与学情分析
4.2.2 学习内容分析
4.3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感型教育游戏设计
4.3.1 故事背景设计
4.3.2 游戏流程与规则设计
4.3.3 游戏功能与界面设计
4.3.4 体感交互设计
4.3.5 教学反馈与激励机制
4.4 游戏管理平台设计
4.4.1 游戏管理平台结构
4.4.2 游戏管理平台界面与功能设计
4.5 系统开发基本技术实现
4.5.1 开发环境与总体架构
4.5.2 系统的技术开发
4.5.3 数据库设计
4.6 系统主要算法实现
4.6.1 姿势模板的匹配算法
4.6.2 动作模板的匹配算法
4.7 发布与测试
第5章 游戏案例试测与实验数据分析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工具及其设计
5.2 实验实施过程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词汇测验结果分析
5.3.2 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5.3.3 实验总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体感型教育游戏使用后调查问卷
附录Ⅱ 体感型教育游戏及其管理平台使用后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J]. 裴蕾丝,尚俊杰.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1)
[2]具身认知理论研究新进展[J]. 高志华,刘华峰. 才智. 2018(34)
[3]体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 贾骋,李妍,毛丰. 科技传播. 2018(12)
[4]具身认知:身体的认知符号学[J]. 朱林. 西部学刊. 2018(03)
[5]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J]. 蒋唯丹,刘径言. 基础外语教育. 2018(01)
[6]安全教育类体感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夏鹏. 江苏教育研究. 2017(35)
[7]有关具身认知的三种理论模型[J]. 郑皓元,叶浩生,苏得权. 心理学探新. 2017(03)
[8]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混合式学习本质再审视[J]. 王靖,陈卫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5)
[9]一种改进的DTW动态手势识别方法[J]. 李凯,王永雄,孙一品.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6(07)
[10]论互动式动态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适切性[J]. 于乌兰,谢竞贤.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11)
硕士论文
[1]阅读不同图片类型和不同强度信息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 孙安康.云南师范大学 2018
[2]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日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袁佳伟.长春师范大学 2017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身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徐柏露.扬州大学 2017
[4]基于行为日志数据的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研究[D]. 王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学设计研究[D]. 刘仪辉.江西师范大学 2014
[6]基于Kinect的手语教学系统设计研究[D]. 张诗潮.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由主体到本体——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研究[D]. 孙凤民.曲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20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