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县少数民族大中学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7 17:39
目的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在校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为在校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百色市田阳县洞靖镇、五村镇、坡洪镇、巴别乡296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因素及身体攻击性。结果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在校生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5,-5.78,5.57,9.54,60.86,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家庭经济状况外,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身体攻击性得分,结构完整的比不完整的低,被殴打过的家庭高,家庭情感氛围差的家庭高,家庭功能好的低(β值分别为-0.11,0.17,0.17,-0.36)。结论应创造和谐的家庭情感互动仪式链实现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倡导民主式家庭教育,进而优化家庭功能,从而实现结果显示的影响指标的优化,降低攻击性特征,促使在校生的心理正向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家庭因素特征
2.2 学生家庭因素与身体攻击性的差异分析
2.3 身体攻击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留守青少年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曹杏田,张丽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大学生遭受校园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都芳,齐凯,鲁玮,金岳龙,王俊,王金峰,聂忠华,朱丽君,姚应水.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6)
[3]留守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及干预策略[J]. 张嫔. 内蒙古教育. 2018(10)
[4]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J]. 郭黎岩,陈晨.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4)
[5]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预防途径[J]. 张亚. 人民法治. 2015(12)
[6]情感互动仪式链下的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探究——基于家庭在情感互动中的融入性研究[J]. 李健,金小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4)
[7]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轩,高正亮.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3)
[8]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10)
[9]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测量脑血管病病人家庭功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吕繁,曾光,刘松暖,钟天伦,詹志强. 中国公共卫生. 1999(11)
博士论文
[1]三所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 陈君.南方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3301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家庭因素特征
2.2 学生家庭因素与身体攻击性的差异分析
2.3 身体攻击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留守青少年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曹杏田,张丽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大学生遭受校园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都芳,齐凯,鲁玮,金岳龙,王俊,王金峰,聂忠华,朱丽君,姚应水.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6)
[3]留守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及干预策略[J]. 张嫔. 内蒙古教育. 2018(10)
[4]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J]. 郭黎岩,陈晨.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4)
[5]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预防途径[J]. 张亚. 人民法治. 2015(12)
[6]情感互动仪式链下的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探究——基于家庭在情感互动中的融入性研究[J]. 李健,金小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4)
[7]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轩,高正亮.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3)
[8]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10)
[9]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测量脑血管病病人家庭功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吕繁,曾光,刘松暖,钟天伦,詹志强. 中国公共卫生. 1999(11)
博士论文
[1]三所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 陈君.南方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3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25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