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基于电子平台的初中生美术学习表现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21:57
  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如何发挥测评的激励功能,设计测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是美术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布卢姆教育分类目标学、表现性评价理论,梳理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编制了《华师大四附中学生美术素质测评操作细则》(简称《测评细则》),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的六、七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校内外”电子平台进行测评实践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发现,基于电子平台的初中生美术学习表现性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引导、反馈功能,全面记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美术学习表现,进行个性化的、多元化的表现性评价。本《测评细则》既顺应了 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但是,就学生而言,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传送美术作业引发的自控能力、作品原创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就教师而言,出勤率、参与度两个测评点的实施,占用教学时间、耗费教师精力。就评价体系而言,基于教科书内容构建每个单元的测评细则,关系到表现性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操性,有待完善。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详述了研究背景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电子平台的初中生美术学习表现性评价研究


图3-1校内外登录界面??详见图3-1

班级,登录界面


长浏览与记录提供便利,??上?图3-1校内外登录界面??详见图3-1。??(二)进入班级群、教师群、社团群?<?我的班级?■??〇?筛选??登录后,以教师身份进入平台。在“动?_??aoista-t-srss??态”一栏列表中,可见“班级群”和“未分?2°—??■■■■■I?20〗£>级七年CA??^^^81?2015级八年级1班??组”两个板块。点击“班级群”,可见“我?_?2。伯级七年级概??的班级”列表,详见图3-2。?fk??%g^w?2016七年级3班??图中所不班级群,每个班级群中包含该?—??2015级八年级5班??班级的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_??'?zcne七年级2班??2010级六年*???2016级七年级4班??图3-2校内外班级列表??点击“未分组”板块,可见“华四精彩??每天”、“华四视频库”、“艺术新空间兴趣??▼未分组(7>??组”,详见图3-3。?…??

艺术素质,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指标


以七年级2班为例,点击进入该班级群。在“应用”栏中,出现“作业、通??知、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课程表、艺术素质测评、相册、投票、应用管理”??10个板块,详见图3-4。下面以“艺术素质测评”为例加以阐述。??点击“艺术素质测评”,出现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相对应??的六个二级指标名称: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校外学习和??艺术特长;与《华师大四附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操作细则》相对应的九个测评点??名称:考勤率、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艺术社团、艺术活动,学业水平、艺术??学习、艺术实践和特长认定,详见图3-5。需要说明的是,二级指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两个指标,在电子平台上并未分行排列,而是在同一行上呈现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故六个二级指标在呈现上像是五个指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标”所包含的测评点也统称为“学业水平”。故测评点呈现九个测评??点。电子平台的上述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美术学科研宄的角度提出美术学??习的二级指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一种指标建构的需要。但是,教??育实践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无法拆分的。无论是教学还是测评也不应该、??更不可能进行机械的分离。所以电子平台做了如上设计,统一为一个标签:学业??水平。??2〇16七年级2班?〈校内外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培养青少年视觉素养的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J]. 钱初熹.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5(02)
[2]视觉文化的转型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J]. 钱初熹.  美育学刊. 2014(03)
[3]国际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及其启示[J]. 钱初熹.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3(03)
[4]视觉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学习评价[J]. 钱初熹,徐耘春.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3(01)
[5]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视觉素质的培养[J]. 陈育红.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4)
[6]谈课堂评价的地位与重建[J]. 杨向东.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9)
[7]浅析评价人员关于“学生才能的理念”对教育评价实践的影响[J]. 杨向东.  全球教育展望. 2008(12)
[8]视觉文化素养对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影响[J]. 李娟.  艺术百家. 2008(S1)
[9]论表现性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运用[J]. 周文叶.  全球教育展望. 2007(10)
[10]“视觉文化”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启示[J]. 刘一览.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03)

博士论文
[1]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 刘辉.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 俎媛媛.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校内考试监控研究[D]. 王少非.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 张雨强.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教师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使用研究[D]. 豆雨松.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4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324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