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关于甄别考试作弊的K指数的功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30 02:15

  本文关键词:关于甄别考试作弊的K指数的功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考试功能的不断强化,考试中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国家级的考试中,跨区域的使用高科技手段团伙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不仅降低了考试的效度,还严重影响到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制约了考试评估与选拔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国内防范和查处考试作弊的方法多限于考场监测,缺乏试后甄别的有效方法。而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往往很难获得直接的现场证据,导致判定无法有效实施,因而,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试后甄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K指数是GRE、TOFEL等多选题考试中甄别考生抄袭的统计方法,但仅适用于甄别同一考场内已确定怀疑范围的抄袭者与被抄袭者。而跨区域使用高科技手段团伙作弊的特点是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均未确定且不受考场限制,因此,将K指数应用于甄别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时就需做出调整,要对所有而非仅怀疑范围内的考生都两两比较。现有文献缺乏对如何确定K指数的关键因素b值的介绍,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b值的确定方法,并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卷和各分测验的b值提出了建议值,为K指数用于国内大规模考试创造了条件。此外,原先的K指数方法不适用于存在大量猜答的测验,本研究对K指数方法改进后,大大降低了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进行作弊甄别的Ⅰ型错误率。 无论哪种作弊甄别方法都要确保甄别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甄别结果进行假设检验。功效分析反映了假设检验正确侦测到处理效应的能力。近年来,国外已在假设检验的决策中引入功效分析,而国内依旧把显著性水平作为决策的唯一标准,与国外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差距。K指数的功效分析有助于正确甄别出真正的作弊考生且避免误判,对于保证考试效度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K指数的功效分析,讨论了抄袭人数、抄袭题数和被抄袭者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样本容量、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和功效的关系。结果显示,仅当抄袭人数比例、抄袭题目比例和样本容量同时较小时,K指数的功效较低;大多数情况下K指数的功效很高,判定是准确而有把握的,这就为K指数应用于国内大规模考试的作弊甄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抄袭 作弊 K指数 错同 功效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24.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一 绪论6-10
  • 1.1 选题及研究价值6-8
  • 1.2 研究目的8-10
  • 二 文献综述10-26
  • 2.1 甄别考试作弊的方法回顾10-11
  • 2.2 K指数介绍11-15
  • 2.3 功效分析的含义15-26
  • 三 实证研究26-38
  • 3.1 研究方法26-27
  • 3.2 研究过程27-34
  • 3.3 研究结果34-38
  • 四 讨论38-41
  • 4.1 关于K指数方法的应用38-39
  • 4.2 关于K指数的功效分析39
  • 4.3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9-41
  • 五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 1 T检验的功效表(部分)44
  • 附录 2 T检验的样本容量表(部分)44-45
  • 附录 3 干净常模各分测验及全卷的经验P值与估计P值45-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明;;不再抄袭[J];青少年日记;2009年11期

2 李中霞;;由学生作文抄袭想到的[J];教育文汇;2011年07期

3 隆娟;吴卉;雷婷;;医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及对策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4 吴向洋;;学生作文急需“打假”[J];中学语文;2011年21期

5 解小邪;;蔡依林王心凌决战玉女之巅[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02期

6 李永;邵凤雨;王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透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7 李明山;;学术不端的防禁与惩戒[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刘赫楠;;作弊的经济学分析[J];才智;2011年23期

9 许贤;;被微博曝光的高考作文题[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7期

10 于滋海;王丽华;;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会昌;;11-16岁学生对作弊现象认识的发展[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罗旭;;软件技术在汽车衡防作弊方面的应用[A];称重科技暨第六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清花;;一次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对中学生抄袭、作弊现象成因的剖析[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何轩;;从设计的事谈育人的事——艺术设计类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魏明孔;;唐代科场作弊及防范诸对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赵红勋;;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刘常澍;;关于考试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文新;郭炜;;北京大学程序在线评测系统及其应用[A];2005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白艳梅;袁霞;;梓潼小学低段学生诚信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杨磊;束罡;牛振东;;基于引力模型的链接分析(英文)[A];第三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政;杜绝考试中科技作弊现象[N];人民日报;2000年

2 安徽 杨雪梅;刹刹媒体“抄袭”风[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文丽;抄袭·借鉴·创作[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4 孙绍振;抄袭与模仿的历史纷争[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中北;北大将出台严惩抄袭新章程[N];辽宁日报;2002年

6 张红霞;“剽窃”与“抄袭”的法律界定[N];人民邮电;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万刚;北大博导抄袭事件引发“学术评价”的评价问题[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高峗;杜绝作弊现象 重塑人性本真[N];科技日报;2002年

9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顾银乔;高考作文:抄袭?引用?何以界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单士兵;并不高明的高考作弊频现缘于“内部失守”[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刘伟伟;论“引用”修辞方式的语篇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3 韩丽芳;基于结构信息和token比对的软件同源性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李毅;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房开忠;汽车电子衡故障诊断与防作弊装置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顾云龙;初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炜;网格中基于相似推荐选择的信任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大琪;论“抄袭”与“借鉴”[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辉;现行教育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卫民;本科生科研道德规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甄别考试作弊的K指数的功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36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