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督导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22 17:12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晚清"官督"视导制度的基础上,经过借鉴、吸收与改进,逐步形成了"官督"与"自查"相结合的二元并行制度,这也标志着近代中国视导制度的成熟。在制度运行过程中,问题重重,集中表现在工作重复,分区不分工;人少事多,督导不充分;督学自身能力差,督导方式不合理等方面。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教育相关部门也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相应调整,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但整体来看,督导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即便如此,其经验和教训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长白学刊. 2019,(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民国时期“官督”与“自查”相结合的视导制度形成
    (一) 晚清“官督”视导制度已具雏形
    (二) 民国时期对晚清视导制度的延续与改进
二、民国时期视导制度践行中的教育督导及问题
    (一) 工作重复, 分区不分工
    (二) 人少事多, 督导不充分
    (三) 督学自身能力及督导方式存在问题
三、民国时期对教育督导存在问题的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山西教育督导制度正规化的历史进程[J]. 李青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11)
[2]近代河南教育督导制度演变与效能评述[J]. 杨光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晚清直隶的查学和视学制度——兼与日本比较[J]. 汪婉.  近代史研究. 2010(04)



本文编号:3451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451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