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3-6年级小学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03 15:37
  心理虐待是指在儿童期(6-12岁)由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不当情感或行为引起的,对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造成消极影响的行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经历该现象后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以往研究表明,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但研究对象多是青少年、大学生,较少以小学生为被试。此外,对于心理素质在小学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并没有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以江苏省410名3-6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和《Buss-Perry攻击性问卷》为测量工具,使用问卷调查法,以探讨3-6年级的小学生心理虐待、心理素质和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心理虐待现象总体上普遍存在,且在性别、年级、是否单亲家庭、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水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小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且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亲受教育水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来自单亲家庭、不同生源地、母亲的不同受教育水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小学生攻击行为现象...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虐待研究
        1.1.1 心理虐待的界定
        1.1.2 心理虐待的测量工具
        1.1.3 儿童期心理虐待的相关研究
    1.2 心理素质的研究
        1.2.1 心理素质的界定
        1.2.2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
        1.2.3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
    1.3 攻击行为的研究
        1.3.1 攻击行为的界定
        1.3.2 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测量工具
        1.3.3 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1.4 心理虐待、心理素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1.4.1 心理虐待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1.4.2 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1.4.3 心理素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1.5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1.5.2 问题的提出
        1.5.3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构想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儿童心理虐待量表》
        2.2.2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2.2.3 《Buss-Perry攻击性问卷》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4 研究假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生心理虐待的现状分析
        3.1.1 小学生心理虐待的总体情况分析
        3.1.2 小学生心理虐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2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3.2.1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状况分析
        3.2.2 小学生心理素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3 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分析
        3.3.1 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情况分析
        3.3.2 小学生攻击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4 小学生心理虐待、心理素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3.4.1 小学生心理虐待与心理素质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3.4.2 小学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3.4.3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攻击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3.4.4 小学生心理虐待、心理素质、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3.4.5 小学生心理虐待、心理素质、攻击行为的路径分析
4. 讨论
    4.1 小学生心理虐待、心理素质和攻击行为的基本现状
        4.1.1 小学生心理虐待的一般状况分析
        4.1.2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一般状况分析
        4.1.3 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一般状况分析
    4.2 小学生心理虐待、心理素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4.2.1 小学生心理虐待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4.2.2 小学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4.2.3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4.3 心理虐待、心理素质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4.4 小学生心理素质在心理虐待和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
    4.5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4.5.1 研究的不足
        4.5.2 研究的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年安徽省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与亲子分离、社交焦虑的关系[J]. 张勤,孟艳秋,吴鹭,姚荣英,付连国.  卫生研究. 2018(02)
[2]心理虐待对儿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J]. 刘文,刘方,陈亮.  心理科学. 2018(01)
[3]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J]. 莫文静,张大均,潘彦谷,刘广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虐待经历比较及其关系研究——基于两维四象心理健康结构的分析与对策建议[J]. 王鑫强,霍俊妤,张大均,刘培杰.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1)
[6]小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学校归属感:心理素质和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J]. 赵占锋,张大均,刘广增,李冰冰,潘彦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6)
[7]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J]. 张大均,陆星月,程刚,潘彦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8]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安全感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 孙丽君,衡书鹏,牛更枫,李俊一,杜红芹,胡祥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5)
[9]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的多重中介作用[J]. 金桂春,王有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10]大学生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 张璐,刘丽红,金童林,贾彦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8)

硕士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校园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 郝宣.天津师范大学 2017
[2]教师期望与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 李静逸.河南大学 2016
[3]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感觉寻求、社交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 欧缤忆.江西师范大学 2015
[4]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 易雯静.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73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473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