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试论教师必备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

发布时间:2021-11-05 16:22
  "四有"好教师的核心要义是秉承了"人性向善"的"人性"意识,怀有着"仁而爱人"的"人道"情怀,拥有维护"受教育权"的"人权"理念。"性恶"或秉持"性恶论"者、没有"人道"情怀或无爱心者、不尊重"受教育权"或无人权观者不可为师。当下本应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些地方变得紧张与疏离,与教师缺乏正确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冷"有关。基于教师培养、个体反思、学校管理和社会风尚四个层面,从接纳到认同到践行再到维系四步着手,不断唤醒和提升教师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关键意义。

【文章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师必须具备“人性”“人道”“人权”意识
    1. 教师必须秉承“人性向善”的“人性”意识。
    2. 教师必须怀有“仁而爱人”的“人道”情怀。
    3. 教师必须拥有维护“受教育权”的“人权”理念。
二、不断唤醒和提升教师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关键意义
    1. 具有回归教育之本的价值。
    2.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3. 有助教师素质培养, 提升教师的内在品质与境界。
三、教师“人性”“人道”“人权”意识的修炼提升路径
    1. 加强人文素养培养, 帮助教师接纳正确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
    2. 鼓励教师自我反思, 帮助教师认同正确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
    3. 肯定教师高尚行为, 帮助教师践行正确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
    4. 高扬尊师重教风尚, 帮助教师维系正确的“人性”“人道”“人权”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科自信与教育史学科建设 [J]. 程斯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1)
[2]师德建设:高校道德建设的“龙头” [J]. 吴梅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478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478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