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互联网+”师范生与农村教师的专业互助成长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07 16:26
  传统环境下师范生与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存在着关联少、协同差等问题,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育类MOOC的出现,成为职前职后教师专业互助成长的突破口。经过三年探索与实践,该文提出"互联网+新同学制"的交互模型,依托教师教育类MOOC,将具有数字原住民特征的师范生,与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农村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互联网+"新同学关系,通过课程共学、内容生成、即时陪伴、数据驱动的路径,实现互助式共学的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学习者在课程完成率、学习交互、技术接受度和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初步建立起"互联网+"师范生与农村教师专业互助成长的有效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互联网+”师范生与农村教师的专业互助成长模式


“互联网+新同学”模型

学习单元,组成部分


?慕课网2018年春季课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技术促进英语教学》《小学创客师资培训》5周中国大学慕课网、师星学堂2018年秋季课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7周中国大学慕课网云桥学院课程同时面向师范生和农村教师开放,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等为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学习内容介绍、要点微课讲解、视频同步资料、拓展阅读延伸、作业测试互动、评价标准发布、作品互评分享等七个要素,实现互助学习的导入、学习、拓展、开发和交流(如图2所示)。2.构建学习者生成内容的LGC学习模式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和用户群庞大的社交软件,为网络接入者提供了快捷丰富的交流、互动、分享和内容生成的机会。随着众多用户在社会交往平台的文字表达、内容制作,基于移动互联平台自主创造、发布和分享数字资源的“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Content,简称UGC)模式,迅速成为移动互联众创众享特征的典型代表[22]。因此团队设计在线课程时将“用户生成内容”的思想引入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形成“学习者生成内容”(LearnerGeneratedContent,简称LGC)学习模式,将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案例分享等作为生成内容的任务。学习者通过MOOC课程学习如何生成学习内容,并尝试独立开发,完成学习内容制作。通过课程论坛、公众号和微信群等进行即时交流。最后根据课程提供的生成内容评价指标,由师范生和农村教师完成互评。如何生成学习内容,成为贯穿课程学习、交流、互助和互评的中心任务。“学习者生成内容”学习模式,是对以往接受式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改进。它让农村教师和师范生通过独立创造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生成能够应

农村教师,师范生,次数


018年春季课程的59%和2018年秋季课程的62%。课程优秀率分别是9%、23%、39%和51%。2.学习交互情况已有研究表明,在线学习者的课程完成率和在线交互程度密切相关,例如冯晓英等通过构建临场感学习分析模型来评估学习者在线学习水平,发现鼓励学习者对他人发帖进行回复以及鼓励学习者主动发布讨论话题,可以促进社会、教学、认知临场感的建立[25]。以云桥学院2018年秋季课程的移动交互统计为例,课程开课时间为7周,由于第6周和第7周分别为作业互评周和总结周,因此统计前5周师范生与农村教师的交互次数。通过如图3所示的数据统计可知,随着课程的推进,学习者的交流次数呈增加趋势。第一周和第二周集中发布了理论学习内容,学习者处于了解与酝酿阶段,因此交互次数较少,分别为132次和55次,交互主题多集中于登录注册、移动建群、自我介绍、理论释疑等。在第三四五周,学习者结合本校情况,用信息化工具设计并开发出可用于真实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或学情分析报告等。因此学习者交流程度大幅提高,交互次数分别为259次、246次和380次。学习者随着课程学习主题的推进,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共享技术与方法,持续改进教学理念。3.技术接受度和满意度随着信息技术系统在各行各业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评价用户对技术接受行为的相关研究成为当代信息系统研究领域颇为成熟的一个分支。心理学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者为评价信息技术系统的有交流总次数学习周数图3师范生和农村教师的学习交互次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户生成内容研究进展综述[J]. 徐勇,武雅利,李东勤,赵涛,焦梦蕾.  现代情报. 2018(11)
[2]《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 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0)
[3]学习者在线学习水平的学习分析模型研究——临场感学习分析模型构建与方法探索[J]. 冯晓英,刘月,吴怡君.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7)
[4]信息化助力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J]. 王继新,张伟平.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2)
[5]赋权与赋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基于中西部6省12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调查[J]. 曾新,高臻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6]师范院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 杜炫杰.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0)
[7]混合课程动态设计研究[J]. 孙众,宋洁,骆力明.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7)
[8]台湾“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及其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J]. 汪基德,刘炜辰,刘革.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2)
[9]数字原住民教师和数字移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差异性研究[J]. 李毅,吴思睿,廖琴.  中国远程教育. 2016(12)
[10]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有效性研究[J]. 刘峰.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7)

硕士论文
[1]基于共生效应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 杨琳.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82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482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