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错配对工资的影响:来自CFPS的新证据
发布时间:2021-11-17 13:06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教育错配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错配发生率,并借助异方差构造工具变量的思路估计了教育错配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比较普遍的垂直型教育错配现象;随着劳动者教育程度的提高,过度教育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大专学历以上的劳动者当中有50%左右为过度教育;总体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发生率分别为37.8%和20%。其他条件相同时,过度教育的劳动者遭受到显著的工资惩罚,平均工资比恰好匹配的劳动者低22.7%;教育不足的劳动者获得一定工资溢价,平均工资比恰好匹配的劳动者高16.5%。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科学. 2019,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教育错配发生率
程度的劳动者当中,教育错配发生率情况以及总体教育错配发生率情况。图1表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过度教育的劳动者占比越来越高,在大专以上的劳动者当中有50%左右为过度教育。平均而言,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大约为37.8%。这和现有文献统计出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过度教育发生率是比较吻合的[3-5,21]。教育不足现象虽然在现有的文献中较少被关注,但这种错配同样存在,不过教育不足的发生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的劳动者当中。总体的教育不足发生率不到20%。图2统计了不同教育水平上的教育不足人员、恰好匹配人员以及过度教育人员的平均对数工资情况。从图图2不同教育匹配情况下对数工资的平均值2中我们可以初步观察教育错配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首先,无论教育匹配情况如何,总体而言,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说明即便是存在教育错配,劳动者也仍然可以从额外的教育投资中获得一定的回报。其次,对于过度教育的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平均教育回报率低于那些教育程度相同但恰好匹配的劳动者,说明过度教育的劳动者有可能遭受到一定的工资惩罚。例如,一个本科毕业生工作在只需要大专学历的岗位上,即便是他的工资比他那些具有大专学历的同事更高,但他的工资很可能依然低于在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上的工资。最后,对于教育不足的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平均教育回报率高于那些教育程度相同但恰好匹配的劳动者,说明教育不足的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工资溢价。例如,一个大专毕业生在一个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上工作,即便是他的工资比他那些具有本科学历的同事更低,但由于身边的同事都是本科毕业并且推动了整个企业的生产率上升,低学历的劳动
统计量虽然较大,但依然在常规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说明IV估计没有明显的过度识别问题。因此,我们认为IV估计的结果更加可靠。最后,本文得到的工资惩罚效应略高于Wu等[21]18.5%的结论。不同的是,本文还同时证实了教育不足的劳动者存在工资溢价。2.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在式(10)的启发下,我们可进一步利用PSM方法估计教育错配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过度教育或教育不足的劳动者作为处理组,将恰好匹配的劳动者作为控制组再用PSM估计错配的图3倾向得分核密度分布处理效应。我们分别估计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两种处理效应,控制组均为恰好匹配的劳动者。图3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种处理效应中的控制组和处理组的倾向得分核密度分布。从图3可以直观地看出,共同支撑(commonsupport)假定是成立的。当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删除了处理组中得分高于控制组最高分的个体以及控制组中得分低于处理组最低分的个体。表4汇报了几种常用匹配方法下的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TreatmentEffectontheTreated,ATT)和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TreatmentEffect,ATE)的估计结果。近邻匹配、核匹配、局部线性匹配以及半径匹配都是常用的标准匹配方法。这些方法都依赖条件独立性,即给定可观察到的因素之后,劳动者是否存在过度教育(或教育不足)是随机的。由于劳动者的教育错配情况可能与未观察到的个体特征有关,所以条件独立性假定有可能不成立。为此,我们使用最小偏差方法[8]进一步修正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利用P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错配对工资的惩罚效应——来自中国微观面板数据的证据[J]. 颜敏,王维国. 财经研究. 2018(03)
[2]中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其演变——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J]. 颜敏,王维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3]我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 缪宇环. 统计研究. 2013(07)
[4]过度教育与教育的信号功能[J]. 李锋亮,岳昌君,侯龙龙. 经济学(季刊). 2009(02)
[5]从过度教育现象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J]. 胥秋.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01)
[6]过度教育的经验研究——基于对3家企业的调查[J]. 武向荣. 教育与经济. 2005(02)
本文编号:3500973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科学. 2019,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教育错配发生率
程度的劳动者当中,教育错配发生率情况以及总体教育错配发生率情况。图1表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过度教育的劳动者占比越来越高,在大专以上的劳动者当中有50%左右为过度教育。平均而言,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大约为37.8%。这和现有文献统计出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过度教育发生率是比较吻合的[3-5,21]。教育不足现象虽然在现有的文献中较少被关注,但这种错配同样存在,不过教育不足的发生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的劳动者当中。总体的教育不足发生率不到20%。图2统计了不同教育水平上的教育不足人员、恰好匹配人员以及过度教育人员的平均对数工资情况。从图图2不同教育匹配情况下对数工资的平均值2中我们可以初步观察教育错配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首先,无论教育匹配情况如何,总体而言,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说明即便是存在教育错配,劳动者也仍然可以从额外的教育投资中获得一定的回报。其次,对于过度教育的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平均教育回报率低于那些教育程度相同但恰好匹配的劳动者,说明过度教育的劳动者有可能遭受到一定的工资惩罚。例如,一个本科毕业生工作在只需要大专学历的岗位上,即便是他的工资比他那些具有大专学历的同事更高,但他的工资很可能依然低于在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上的工资。最后,对于教育不足的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平均教育回报率高于那些教育程度相同但恰好匹配的劳动者,说明教育不足的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工资溢价。例如,一个大专毕业生在一个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上工作,即便是他的工资比他那些具有本科学历的同事更低,但由于身边的同事都是本科毕业并且推动了整个企业的生产率上升,低学历的劳动
统计量虽然较大,但依然在常规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说明IV估计没有明显的过度识别问题。因此,我们认为IV估计的结果更加可靠。最后,本文得到的工资惩罚效应略高于Wu等[21]18.5%的结论。不同的是,本文还同时证实了教育不足的劳动者存在工资溢价。2.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在式(10)的启发下,我们可进一步利用PSM方法估计教育错配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过度教育或教育不足的劳动者作为处理组,将恰好匹配的劳动者作为控制组再用PSM估计错配的图3倾向得分核密度分布处理效应。我们分别估计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两种处理效应,控制组均为恰好匹配的劳动者。图3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种处理效应中的控制组和处理组的倾向得分核密度分布。从图3可以直观地看出,共同支撑(commonsupport)假定是成立的。当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删除了处理组中得分高于控制组最高分的个体以及控制组中得分低于处理组最低分的个体。表4汇报了几种常用匹配方法下的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TreatmentEffectontheTreated,ATT)和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TreatmentEffect,ATE)的估计结果。近邻匹配、核匹配、局部线性匹配以及半径匹配都是常用的标准匹配方法。这些方法都依赖条件独立性,即给定可观察到的因素之后,劳动者是否存在过度教育(或教育不足)是随机的。由于劳动者的教育错配情况可能与未观察到的个体特征有关,所以条件独立性假定有可能不成立。为此,我们使用最小偏差方法[8]进一步修正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利用P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错配对工资的惩罚效应——来自中国微观面板数据的证据[J]. 颜敏,王维国. 财经研究. 2018(03)
[2]中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其演变——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J]. 颜敏,王维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3]我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 缪宇环. 统计研究. 2013(07)
[4]过度教育与教育的信号功能[J]. 李锋亮,岳昌君,侯龙龙. 经济学(季刊). 2009(02)
[5]从过度教育现象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J]. 胥秋.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01)
[6]过度教育的经验研究——基于对3家企业的调查[J]. 武向荣. 教育与经济. 2005(02)
本文编号:3500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500973.html